近日,福建省开展社会应急力量分类分级(建筑物倒塌搜救、水上搜救、山地搜救二级、三级)测评工作。本次测评聚焦两个测评等级,旨在通过标准化、规范化测评,推动社会应急力量专业化、规范化发展,为全省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固化试点成果,有效推广复制
作为应急管理部社会应急力量分类分级测评试点省份,此次测评始终锚定“规范引导、以评促建”目标,精心谋划部署,推动测评工作走深走实。在试点带动方面,深入学习应急管理部相关工作经验,全面总结前期试点成果,提炼形成“打造一批标杆队伍、形成一套组织流程、制定一套标准体系、制作一套教学示范片、形成一份总结报告”的“五个一”试点成效,构建起可复制、可推广的测评工作方案,为此次测评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和操作指引。
专家精准把脉,保证测评效果
为确保测评质量,本次工作强化专家保障,特邀11名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各领域权威专家组成评审团队,涵盖救援技术、装备标准、应急管理等多个专业方向。评审过程中,专家团队秉持高标准、严要求原则,从队伍管理、专业技能、装备配置、实战能力等维度进行全面细致考评。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侯建盛主任,应急管理部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局社会动员处王成处长亲临测评现场指导,为测评工作精准把脉、定向领航,确保测评结果客观公正、权威可信。
补齐能力短板,提高救援水平
此次测评得到全省社会应急力量积极响应,共有16支救援队伍报名参与,接受严格的公共科目和现场行动方案筛选和现场行动测评。测评期间,参评队伍在专家指导下,围绕各类救援场景开展实战化演练与专业能力考核,既检验了日常训练成效,也找准了能力提升短板。通过“以评促练、以评促建”的良性机制,参评队伍进一步明确了规范化建设方向,有效提升了专业救援技能和协同作战能力,为今后高效参与应急救援任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一步,我省将持续推进社会应急力量分类分级测评工作,不断完善测评体系、优化工作流程,推动形成“分级分类、动态管理、精准调派”的社会应急力量发展新格局,为构建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