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11月14日电 (吕云娜)作为著名侨乡,泉籍侨胞约1000万人,遍布世界170个国家和地区,位居全国25个设区市重点侨乡首位。为进一步鼓励和吸引侨胞、侨企回乡投资兴业,泉州税务部门持续优化服务举措、落实落细各项政策,营造更加优良的发展环境。
支持侨企创新,增强发展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对于深耕国际市场二十多年的老牌侨企而言,持续创新更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在第138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上,泉州南洋艺品有限公司的工艺品向全球223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展示着精湛的制造工艺。
“我们固定投入相关研发费用,以此确保每年能研发出超过2000款新产品,截至目前,企业自主创作完成版权登记的作品已达6000件。”南洋艺品有限公司经理江玲燕介绍,正是这种对工艺创新与版权保护的深度融合,让南洋艺品赢得了国际市场的青睐,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2024年,公司获得授权生产20余万件巴黎奥运特许商品,成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生动注脚,当年度出口额超过3500万元。
创新的背后,离不开适宜的土壤与环境。针对辖区内侨企跨境业务频繁的特点,洛江区税务部门提供“一站式”跨境涉税咨询与协调服务。“我们涉及的出口涉税事项较多,税务人员不仅逐一解答,还为我们量身定制了‘可享受政策清单’,税收红利从‘账上’到‘手上’,极大增强了我们开拓国际市场的信心和底气。”公司财务经理郭彬玲对此感受颇深。在精准辅导下,2024年,公司已合规享受出口退税230.96万元,形成“政策活水”浇灌“创新之花”的良性循环。
搭建引侨平台,助力侨胞回归
一汪桃溪水,牵系故乡人。近日,旅居海外的乡贤SEE KIM FEI在返乡探亲之际,在永春老醋商店选购了心仪的特产,并顺利体验了便捷的离境退税服务。“几分钟就办好了,真是方便又暖心。以前我们大包小包带特产,带的是一份乡情,如今这份情谊也能‘退税’——退的是税款,暖的是侨心。这份来自家乡的牵挂,我们真切地收到了。”他由衷感慨道。这小小的便利,折射出家乡对游子的深情厚谊。
由旅美乡贤黄金森先生返乡创立的福建美宏科技有限公司,是“侨智回归”、助力家乡发展的生动缩影。在生产车间,一条自主研发的超低温粉碎试验线正将原材料加工成细微均匀的彩色碳粉。企业引进美国最大彩色碳粉生产企业Color Imaging INC的先进技术,规划建设10条生产线,预计年产彩色碳粉4000吨,年产值可达10亿元。2025年以来,公司已实现销售76吨,营业收入超1000万元,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从项目落地伊始,各单位就给予了我们全方位的支持。”美宏科技董事长汤若狮表示,“县侨联和税务局组建的侨企联络员队伍,主动邀请我们加入税企联络群,从税务登记到政策享受,全程保驾护航,令人倍感安心。”随着企业发展和研发投入增加,政策适用、出口退税及研发费用归集等问题接踵而至。“侨企联络员主动上门,‘一对一’精准辅导,近三年来,公司年均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超过271.98万元。”汤若狮说,“这些实实在在的支持,让我们能更专注于技术研发。”目前,公司已取得33项专利授权,产品在打印精度和环保性能上优势明显。
快速响应需求,解决企业困难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及时有效地帮扶对企业的稳健经营至关重要。位于泉港区的侨资企业益海嘉里(泉州)粮油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金龙鱼”“蓝匙”等品牌的面粉和麸皮产品。
在全封闭车间内,四条自动化生产线正将小麦加工成细腻的面粉。“我们的生产线每天可以处理将近2350吨的小麦,面粉的出率可以达到80%左右。”益海嘉里财务经理庄晓菁介绍,“公司年产能达面粉60多万吨、麸糠15多万吨,港口吞吐量800多万吨,带动就业近2000人。”
“今年以来,受国际贸易环境影响,小麦成本有所上升,企业现金流承压。”公司办税员石耀表示,“税务部门了解到企业情况后,主动上门沟通,并安排侨企服务专班帮助我们梳理进项构成,识别可适用的留抵退税政策,并辅导我们准备申请资料。仅用三四天时间,留抵退税款就已经到位了。”庄晓菁说,“这笔1643万元的退税款及时缓解了资金压力,为我们后续扩产计划提供了资金保障。”退税资金迅速投入再生产,为企业持续发展注入了动力。
展望未来,泉州税务部门表示,将继续深化为侨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拓展引侨渠道,支持更多侨胞回乡创业、安心发展,共同参与家乡的建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