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泉州站派出所指挥室“铁三角”:方寸中枢护万千平安

  中新网福建新闻11月13日电(彭思中)凌晨的泉州站,褪去了白日的喧嚣,唯有派出所指挥室的灯光依旧明亮。屏幕上跳动的视频画面、不时响起的对讲机指令、指尖敲击键盘的清脆声响,勾勒出一幅深夜守护的剪影。这里是泉州站派出所工作的“大脑中枢”,黄泽彬、郑樟凯、林擎宇三位民警组成的“铁三角”,用专业与坚守,在方寸之间守护着万千旅客的平安出行。

  黄泽彬:沉默“鹰眼”守牢细节防线

  “泽彬,3号检票口有位旅客反复徘徊,要不要重点关注?”对讲机里传来巡逻民警的询问,正在紧盯视频屏幕的黄泽彬没有立刻回应。他微微前倾身体,手指在鼠标上精准操作,将画面放大、回放,目光如炬地捕捉着每一个细节。这位2011年入警的老民警,性格内敛寡言,不善言辞却有着惊人的专注力,是指挥室里公认的“定盘星”。入警十余年来,他把“钻研细节”刻进了工作日常。视频画面里旅客不经意的一个眼神、行李摆放的异常角度、人群中转瞬即逝的可疑动作,都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

  春运期间,黄泽彬梳理警情时发现几个重点时段中安检等待区域拥堵、物品遗失问题突出。他连续一周逐帧回看视频,记录客流规律后提出“重点时段分区开设安检口+高峰铁路客运人员安排引导+执勤警力现场盯控”的优化建议。建议采纳后,安检拥堵时长缩短40%,遗失警情下降60%,同事们都称他“话少力沉,建议精准”。

  今年暑运,一位母亲焦急报警称孩子走失,语气里满是慌乱。黄泽彬一边安抚对方情绪,一边引导其描述孩子的衣着和特征。仅凭“穿蓝色上衣、戴黄色帽子”的模糊描述,他熟练切换着数百个视频画面逐一排查。最终,在一个角落的视频里,他注意到一个瘦小的身影——孩子手里攥着的卡通钥匙扣,与母亲描述的完全一致。锁定位置后,他立刻调度就近民警前往,仅用20分钟就帮助母子团聚。面对母亲的再三感谢,他只是腼腆地摆摆手,转身又坐回屏幕前,盯紧了密密麻麻的视频画面。

  郑樟凯:青春“智脑”激活科技动能

  2024年入警的郑樟凯,以年轻人的技术敏感为岗位注入活力。到指挥室岗位后他深耕数据研判,搭建起“身份信息+购票记录+行为轨迹”多维度研判模型,专门针对冒用身份、规避限高等违法行为开展精准预警,大幅提升了查缉效率。

  10月19日下午,郑樟凯通过研判发现:一名持“马某某”身份证购买一等座车票的旅客,其购票信息与马某某本人出行习惯不符,且该身份证信息关联的户籍人员中,其兄长马某为失信限高人员,存在冒用身份规避限制的嫌疑。郑樟凯将购票记录、身份核验照片等比对,发现持票人面部特征虽与马某某相似,但年龄、体态更接近马某,且进站时刻意低头躲避摄像头,进一步印证了冒用嫌疑。“师兄,重点关注1号站台持马某某身份证的一等座旅客,体貌与身份信息存疑,疑似失信人员冒用亲弟证件!”郑樟凯快速将研判结果同步给黄泽彬,标注出旅客实时位置。黄泽彬通过站台视频锁定目标后,郑樟凯立即调度现场执勤民警前往核验。面对民警询问,男子马某神情慌乱,最终承认因自身失信限高无法购买一等座,便冒用亲弟证件购票的违法事实。整个研判处置过程仅用30分钟,成功查获该违法嫌疑人。“小郑这研判太精准了,把‘亲戚冒名’这种隐蔽情况都揪了出来!”黄泽彬对这份研判成果赞不绝口。案件办结后,郑樟凯还梳理同类案例,为后续查缉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

  林擎宇:沉稳“枢纽”串联平安脉络

  “指令零差错,流转高效率”是林擎宇的工作准则。他制作的警情处置台账分类清晰、记录详尽,成为全所的示范“活档案”。面对繁杂信息,他总能快速提炼核心,用简洁语言传达给一线,既提升处置效率,又杜绝信息偏差,为指挥体系顺畅运转筑牢根基。

  今年台风期间,泉州站多趟列车晚点,部分旅客因行程延误情绪激动。指挥室内,报警电话、铁路客运通知、一线求助信息接连不断,林擎宇临危不乱,他一边用对讲机清晰下达指令:“泉州站5号检票口候车区旅客滞留较多,泉州客勤注意加强巡控”,一边快速与铁路部门对接晚点列车最新动态。面对电话里旅客的抱怨,他始终耐心回应:“您好,受台风影响列车暂时晚点,我们已经第一时间对接铁路客运部门更新晚点时间,并督促车站做好旅客的车票退改签,请您稍作等候,遇到其他紧急情况可以第一时间寻求现场执勤民警帮助。”为避免信息滞后,他每隔15分钟就汇总一次列车动态,通过现场民警同步传递给旅客。在他的统筹协调下,派出所、车站联动,从物资保障到秩序维护再到信息发布,各项工作衔接无缝。经过6小时的紧急处置,所有滞留旅客均安全乘车离开,现场未发生一起冲突纠纷。

  从晨光熹微到夜色深沉,黄泽彬、郑樟凯、林擎宇在方寸指挥室里默契协作:黄泽彬的“鹰眼”捕捉细节,郑樟凯的“智脑”数据分析,林擎宇的“枢纽”调度协调,一套流程行云流水。三种特质互补,一份担当同源,他们用专业织就了严密的平安防护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