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了,真没想到这笔钱还能要回来!”申请执行人林某某紧紧握住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人民法院执行法官的手,脸上满是笑容。这份跨越六年的“纸上权益”,终于落袋为安。
赢了官司,钱却没到位
时间回拨到2019年,林某某与许某、陈某因债务纠纷对簿公堂,法院判决支持林某某的诉求。然而,手握胜诉判决书的林某某却开启了另一场漫长的等待。
“法官,我去找了他们好几次,就是不愿意还钱,你们一定要帮帮我!”2019年8月,因为迟迟未等到对方主动付款,林某某带着生效判决来到法院申请执行。
满心以为能很快拿回欠款,现实却给他浇了一盆冷水。被执行人许某、陈某在收到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等材料后,不但不履行还款义务,还切断了所有联系方式。现在,连法院也联系不上他们。
“被执行人名下还是没有可执行的财产。”面对一次次的财产查控反馈,林某某心中燃起的希望渐渐被浇灭。法院依法采取了限制高消费、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措施,但面对“人找不到、财查不到”的困境,这些执行措施仿佛打在了棉花上。
同年12月,在穷尽财产调查措施无果后,秀屿法院依法终结该案的执行程序。
“终本”不终结,执行脚步不停歇
案件虽然进入“终本”,但秀屿法院严格遵循“终本”的规范化管理要求,将案件信息准确录入执行案件管理系统,实施动态监管。
六年间,执行法官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重新发起一次网络查控。在规范化的终本管理机制下,部分执行案件虽已“沉睡”,但执行线索的反馈通道始终畅通,这也为后续的“唤醒”与重启奠定了坚实基础。
转机出现在一次线下排查行动。依托执行规范化联动机制,执行法官就该案与埭头镇政府、派出所召开三方协同会议,多次深入被执行人户籍所在地,依法调取相关信息,全面排查被执行人家庭状况、社会关系和行踪轨迹。
经过执行法官坚持不懈的摸排,最终精准掌握了被执行人在省外某地务工的关键信息。
刚柔并济,兑现胜诉权益
2025年夏天,在掌握有力线索后,秀屿法院果断启动恢复执行程序,并升级惩戒措施,在被执行人住所地、户籍所在地依法张贴《督促履行公告》。
随后,针对被执行人长期外出务工的情况,同步在互联网上发布《预拘留公告》,利用网络的扩散效应,提升惩戒的威慑力和影响范围,精准击破被执行人“躲一天是一天”的侥幸心理。
“法官,我们想谈谈和解……”
终于,被执行人的家属顶不住压力,主动联系了法院,执行法官抓住时机,迅速组织双方协商。
“这一天我已经等了六年,这些钱连本带利,少一分都不行!”林某某语气坚决。
被执行人家属则面露难色:“眼下确实困难,一下子真拿出来这么多。”
调解室里,气氛一度紧张。林某某积怨难平,被执行人家属也愁容满面。面对来之不易的调解,执行法官连忙劝解道:“大家今天来这里就是来解决问题的。我知道这些年双方都不容易,一边是钱迟迟拿不到,一边也是欠着钱日子不好过。这样僵着对谁都没有好处,各退一步,才能找到出路啊!”
眼看双方态度有所缓和,执行法官趁热打铁,一方面向被执行人家属阐明拒不履行的严重法律后果,另一方面也对林某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导。
经过多轮背对背、面对面的耐心调解,双方最终达成和解协议,并当场履行完毕,林某某长达六年的心结终于得以解开。
该案的成功化解,是秀屿法院执行规范化建设的生动实践。2025年以来,秀屿法院聚焦“切实解决执行难”,通过构建一站式服务平台、深化立审执融合、探索执拘分离改革等举措,持续完善规范化执行流程,成功化解积案428件,执行到位1.1亿余元,切实维护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
下一步,秀屿法院将持续深化执行规范化建设,以更加健全的执行制度、更加规范的执行行为、更加专业的执行队伍,不断提升执行工作质效,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供稿人:秀屿法院 黄荔荔 陈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