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漳州11月5日讯(本网记者 沈文栋 文/供图)近日,在福建省农业农村厅最新公示的45个美丽休闲乡村名单中,位于漳州市诏安县的腊洲村榜上有名。作为当地声名远扬的滨海渔村,腊洲村近年来荣誉加身,先后获评“中国乡村旅游特色村”“国家森林乡村”“省级金牌旅游村”“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等称号。

地处诏安县梅岭镇南部的腊洲村,拥有1800亩广袤海域资源。在乡村振兴的发展过程中,该村逐步构建起“生态+旅游+渔业”三位一体的海洋经济体系。

一湾好水养“好蚝”,身为“中国生态牡蛎之乡”的重要牡蛎养殖村落,截至目前,腊洲村辖区约有虾池养殖600亩,海面养殖达到1200亩左右,村内还有7处牡蛎加工厂,每处可创造30个至60个就业岗位,岗位日均收入可达300元。

牡蛎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成为腊洲村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腊洲村通过举办牡蛎节、滨海渔事体验、滨海美食等活动,结合当地特色民俗、文化遗址等,全面发展文旅经济。
走进腊洲村,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祥麟塔便会清晰地映入眼帘。这座始建于清嘉庆三年(1798年)的空心石塔,在山光水色之间,成为当地重要的旅游打卡地。此外,腊洲村内还有贝丘遗址和龟蛇石、太阳岩画等文物点和旅游景点,共同推动了腊洲村当地农家乐、民宿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2024年,腊洲村接待旅游人数超过20万人次,成为周边游客参与农家乐和农事体验、康体休养和运动健身、科普研学等的热门选择,吸引着全年龄段的游客前往参观。
腊洲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也带动了餐饮业、民宿等诸多行业的发展,吸纳本村村民就地就业。记者了解到,目前腊洲村本地直接、间接从事旅游、餐饮、海产品加工等的村民约360人,带动村民就业率达32%,众多村民成为景区服务员、讲解员、停车场管理员等职业,兼顾家庭与工作。
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也让当地的旅游从业人员收入得到稳步提升。2024年,腊洲村的村民人均能从旅游业中获得年收入2.8万元,全村经济年收入380万元,其中全村旅游年收入120万元,占比达到31.5%,旅游已经成为村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在保留渔村特色和历史文化基础上,腊洲村也进行了积极的创新。2019年,腊洲村主动对接省住建厅青年建筑师协会,争取闽台乡建乡创合作项目,与台湾建筑师事务所签订《诏安县梅岭镇腊洲村乡村振兴执行顾问协议》,推动诏安县首个闽台乡建乡创合作项目落地腊洲村,在诏安县率先引进台湾建筑师团队“陪护式”服务村庄,挖掘可持续发展的农、文、旅相结合的地方文化资源。
2021年,腊洲村投入400多万元实施了诏安县首个村内道路“白改黑”工程,进一步提升了村庄整体人居环境品质。此后,又先后投入600多万元建设了旅游厕所、旅游停车场、游客中心和旅游标识牌等旅游基础设施。截至2024年,主干道绿化景观提升、村内道路硬化及排水工程、南环村路硬化、祥洲湖防护工程、综合广场景观工程、腊洲村南区人居环境提升及祥麟塔连接线工程等项目均已完成并投入使用。
山海岛塔,风景如画。如今的腊洲村,融合着渔村、花海、遗址、习俗等元素,组织策划实施四季花海、垂钓渔村、DIY海鲜土窑、环山步道及新式赛龙舟等一批项目。同时,根据本地产业开发特色文创产品,举办“村晚”,打造渔村IP形象,吸引青年返乡。渔民不仅转身上岸办起农家乐,还以“美丽庭院”为依托开起渔家特色民宿,进一步扩大了腊洲的旅游生态价值,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诏安县腊洲村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