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老有所养,金有所托:福建养老金融观察

  中新网福建新闻10月25日电 题:老有所养,金有所托:福建养老金融观察——以民生银行福州分行为例

  记者 李雪峰

  “进入养老金融,既是民生银行基于国家战略和市场趋势做出的长远战略考量,也是投身公益、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民生银行福州分行行长杨保光表示,这是一条新赛道,是银行拓展业务新增长极的关键路径,更是服务民生的重要抓手。

杨保光。李雪峰 摄
杨保光。李雪峰 摄

  近年来,围绕养老金融,民生银行福州分行进行了积极探索,并于今年初成立了养老金融联合工作小组,积极融入民生银行总行养老金融战略,打造“民生悦享”养老金融服务品牌,构建一站式、全周期、有温度的养老金融服务生态,以“致力于成为养老金融领域的优选银行”为服务愿景,依托客群、科技和渠道优势,广泛构建合作生态,精准服务养老金融市场。

  “养老金融覆盖人群广、产业链条长、资金密度高、市场影响大,是一项贯穿客户全生命周期,对于专业性要求极强的综合性业务。”杨保光介绍,民生银行福州分行主要围绕养老产业的“机构端”和老年群体的“个人端”构建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并根据不同客户的特点提供差异化服务。

  在“机构端”,民生银行福州分行聚焦于为不同类型的养老机构提供定制化的金融服务,对于数量多、覆盖广、类型各异的养老机构,民生银行福州分行不仅为其提供信贷支持,帮助其解决在新建、装修、改造和日常运营中的资金需求,还提供支付结算、代发工资以及“民生E家”的线上化多元服务,推动养老产业向专业化、高品质方向发展,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到安心、舒适的晚年生活。

  在“个人端”,民生银行福州分行针对不同年龄阶段、风险承受能力的群体,设计了多种养老金融产品,涵盖养老储蓄存款、养老理财、养老基金代销、养老保险代销等,满足客户在备老、养老等不同阶段的需求。同时,民生银行福州分行积极承接个人养老金及社保卡服务,强化与人社部门对接,提升服务水平,推出了以安心存、大额存单等低风险产品为基础的适老产品组合。

  金融服务也要适老化

  “相对年轻群体,年长客户更注重稳健性和安全性,偏好投资风险较小的存款和国债,而年轻群体则更愿意配置理财和基金。”谈及年长客户群体特征,杨保光如是说。

  杨保光注意到,年长群体的金融需求主要围绕养老、健康与财富传承而进行,他们普遍习惯线下网点和人工服务、面对面交流,一些人对自助设备和手机银行的使用仍持较为谨慎的态度,不少人因操作不够熟练而难以熟练掌握各项功能。

  针对这些特点,民生银行福州分行推出了手机银行“长辈版”,专为55岁以上客户设计,通过简化功能、适老化改造,如超大字体、常用服务定制等,提升年长客户使用体验;在厅堂服务方面,保留纸质存折、存单等传统介质,增设无障碍设施及便民服务用品,针对居家老年群体提供上门及远程视频服务,切实提升年长客户服务的温度与效率。

  “银行应当提供更贴心、更安全、更便捷的服务,满足年长客户的金融需求。”杨保光介绍,在实际服务过程中,民生银行福州分行还通过优选“民生悦享”专属产品,满足年长客户在养老资金筹备与运用期方面的财富需求。

  在推广策略方面,民生银行福州分行强调“场景化”和“社会责任”两大特点,将线上和线下渠道相结合: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等传递养老金融产品信息和养老知识,同时积极与政府、养老机构、社区等合作,开展金融知识普及、产品推介等活动,以实际行动展现社会责任形象。

  在此过程中,民生银行福州分行积极打造“悦享”品牌,围绕老年客群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金融活动,提升客户体验与品牌影响力。定期举办“悦享课堂”,涵盖反诈、摄影、书法等内容,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同时,民生银行福州分行联合社区、物业等开展送福进社区、悦享书法大会、公益观影、全民运动、广场舞大会等特色公益活动,累计举办600余场、覆盖近6万人次。

民生银行福州分行主办的燃情四季·舞动榕城广场舞大会决赛。受访者供图
民生银行福州分行主办的燃情四季·舞动榕城广场舞大会决赛。受访者 供图

  积极应对风险与挑战

  作为沿海开放省份,福建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于全国平均水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福建省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占比已达20%,中度老龄化社会标准(14%)提前到来。

  福州,作为省会城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走在全省前列。近年来,福州积极推动医养结合、智慧养老、社区养老等模式发展,形成了多层次的产业格局。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民生银行福州分行找准切入点,通过与地方民政部门、养老机构、社区组织的合作,银行不仅在金融服务上发挥作用,还深度融入到地方养老产业生态中。

  不过,发展养老金融并非没有风险。杨保光坦言,当前,养老金融的主要风险在于行业经营模式的差异性和不确定性,且养老机构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情况差异较大,市场的专业化和标准化程度仍有待提升。如何有效甄别优质客户,并提供与其实际需求相匹配的金融服务,是金融机构面临的一大挑战。

  “例如,重资产投入的养老社区回报周期长、资金压力大,而一些中小微机构则可能存在运营能力不足、现金流不稳定等问题。”他说。

  对于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杨保光介绍,民生银行福州分行在提供信贷支持前,会对养老机构的资金需求、还款来源、经营经验、入住率、经营现金流、医疗配套等进行全面评估,确保项目的可行性。针对完全市场化养老机构,则采取“择优选择主体及项目”策略,优先选择行业龙头和口碑较好的运营公司合作。

  “未来我们将继续与政府部门积极合作,为养老机构提供资金托管、支付结算等服务,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杨保光说。

  探索之路仍在继续

  今年3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出台《银行业保险业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要求银行保险机构深入参与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这为我们开展业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杨保光说。

  他谈道,目前,国家对部分养老机构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包括增值税、所得税、契税减免等措施,这有助于减轻机构的运营负担,也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更好的合作环境。

  在杨保光看来,金融机构应主动拥抱监管,积极参与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与地方政府紧密合作,把更多养老机构纳入监管系统。

  对于未来,杨保光充满信心。他希望能开发出更多创新产品:例如养老消费贷款,帮助老年人支付大额医疗或养老机构费用;例如长期养老储蓄计划,让年轻人从工作之初就进行养老资金积累;例如与健康、旅游等产业结合的跨界产品,让养老金融更贴近生活……

  “我们要做的不仅是银行的业务,更是一项社会事业。”杨保光说,民生银行福州分行将继续深化“公私联动”,把对养老机构的金融支持与对老年人的个人服务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服务闭环。

  在他的设想中,未来的养老金融不仅停留在资金层面,还能融入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养老金可以通过银行灵活管理,医疗支出有专属贷款支持,旅居养老有配套理财产品,财富传承有专业规划……银行将不再仅是金融服务商,更是老年人生活的伙伴。

  探索之路仍在继续。可以预见,随着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加入,银发经济未来的金融支撑将更加完善,养老图景也将更加明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