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朱熹《大同集》白话文版亮相厦门同安朱子书院

  东南网10月19日讯(本网记者 文洁 邹玒)10月18日,《紫阳辉耀铜鱼城——白话朱熹〈大同集〉》新书首发仪式在厦门同安区朱子书院举行,文化界人士及市民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部具有重要文献价值的著作问世。

活动现场(同安区社科联供图)
活动现场(同安区社科联供图)

  这本书是朱熹所著《大同集》的白话文版。作为目前所知最早的朱熹地域性诗文合集,《大同集》的编纂源于南宋时期。朱熹曾任同安县主簿,其门人陈利用(时任同安县学司书)将朱熹任内创作的诗、书、序、记、跋、杂著及行状等作品,与朱熹离任后所写的涉及同安人、事、地的著述汇编成册,成为记录朱熹“过化同安”历程的重要载体。

  《大同集》原文语言晦涩、表述简略,普通读者存在理解困难的问题。同安本土文化学者蔡伟强以南京市图书馆馆藏的清乾隆乙亥年陈胪声版《大同集》为底本,结合现代语言习惯进行译著,最终形成《紫阳辉耀铜鱼城——白话朱熹〈大同集〉》。希望这部白话译著能帮助当代人,特别是青少年读懂南宋时期的文本,带领读者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追溯朱熹理学思想的形成轨迹,探寻青年朱熹的鲜活形象。

  同安区社科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同安区以守护文化“根”与“魂”为核心,进一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系统性推动朱子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其中,去年启动活化利用的文公书院,成为朱子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相结合的典型代表。位于同安大轮山南麓的文公书院始建于元朝至正十年(1350年),是厦门最早的书院,由大轮山脚下的同安一中认管后,被打造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