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积极探索党外中青年干部教育培养之路——福建第一期全省党外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侧记

  中新网福建新闻10月17日电(杨秀颀 孙丽丹) 初秋的福州,天高云淡。9月1日—30日,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洋溢着浓厚的学习氛围,第一期全省党外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在这里顺利举办,来自全省各地不同领域、不同岗位的45名党外中青年骨干齐聚于此,开启一段充实难忘的“共识教育之旅”,在思想淬炼和实践锻炼中收获成长。本次培训紧扣“强化政治训练、凝聚政治共识、提升履职能力”核心目标,不仅是全省党外干部培养工作的一次创新实践,也是在系统化、规范化培养党外后备力量方面迈出的坚实一步,为福建统一战线教育培训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强化政治引领,明确责任使命

  “作为软件工程师,我习惯用代码逻辑解决问题,但我的专业如何运用到更广阔的社会治理中去?”“参政议政对我而言,光荣却有些遥远。”开班前,来自科技领域的郑志勇、深耕植物学研究的游剑滢等学员心中的迷茫,道出了不少党外中青年干部的共同困惑——“个人专业”与“社会价值”如何衔接?“党外身份”与“政治责任”如何统一?

  这些迷茫和困惑,在开学第一课、在理论教育中找到了清晰的答案。

  开学式上,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林文斌的动员讲话立意高远、要求明确,促使学员们从思考“我能做什么”逐渐转向“我要为福建发展做什么”。

  为进一步强化政治引领,培训班坚持把政治培训贯穿全过程,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课主课地位,有效增进学员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通过深入学习,我们对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多党合作制度等有了更深刻、更系统的认识,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学员李西海深有感触地说:“虽然我们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岗位,但把自身所长与服务中心大局紧密结合起来,在参政履职中聚众智、建诤言、献良策,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定制培训方案,提升能力素养

  翻开学员手册,课程体系清晰呈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统一战线理论和政策、参政议政能力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势政策等5大模块,包含34门专题讲授和11场现场教学,构建起“以政治共识教育为核心、以文化认同教育为基础、以能力素质培养为重点”的教学布局。

  “本期培训班学员来源广泛、基础不同、需求多元,对此,我们积极主动与学员所在党派或派出单位沟通联系,了解学员的基本情况、思想动态和培训期望,力求根据界别特点、地域分布、职业背景等,精准设计教学内容与形式。”福建社院教务处负责人介绍,培训班不仅精心定制了民族宗教工作、两岸关系、领导科学与艺术等课程,还邀请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省委党校以及省直有关单位领导和专家授课,同时积极组织了丰富的现场教学。在宁德,学员们通过参观“摆脱贫困”主题展览,调研周宁“三库”生态文明实践基地,重走“党群连心路”,感受溪邳村连家船民“上岸”致富的小康画卷等,深刻领会“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奋斗精神和“四下基层”的优良作风。此外,马尾船政文化、平潭对台融合实践、昙石山历史文化等现场教学,也让学员进一步拓宽视野,加深对国家战略和省情的理解。

  针对学员年轻化、思想活跃等特点,培训班引入“同心馆参观+课堂讲授+分组讨论+成果交流”互动教学、“圆桌课堂+鱼骨图研讨”分析式教学等创新教学,推动理论学习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能力训练从“课堂讲解”走向“模拟实战”,大幅提升了学员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课程设计就像一张清晰的成长路线图,每一堂课都精准对接我们的需求。”学员黄琳在学习体会中写道,培训期间,我们汲取了丰沛的知识养分,真正实现了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构筑互鉴平台,汇聚集体智慧

  “培训班不仅是一个学习课堂,更是一个交流思想、增进友谊、共同提高的平台,学员们来自不同地区、领域、党派,带来了多元的视角和丰富的经验。”班主任介绍,这次培训安排了20节由学员轮流主讲的“微课堂”和9场学员论坛,鼓励大家在经验分享中取长补短、在思想碰撞中相互启迪。

  微课堂上,党政机关干部分享了政策制定到落地的实践经验,高校学者阐述了前沿领域的创新见解,企业管理者介绍了现代企业治理的实战案例。学员论坛上,学员们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自身专业和实践积累,畅所欲言、深入探讨,不断碰撞出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

  培训期间,恰逢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全体学员集体观看大会实况,并围绕“勿忘历史、传承精神、开创未来”分组讨论交流,引发强烈共鸣。“最好的纪念是以行动将和平盛世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我必以坚定信念砥砺前行,为科技强国建设全力以赴”“立足岗位出实招、献良策,方能为事业发展、民族复兴闯出新路”……这些真诚的感言,不仅是对历史的庄严承诺,更是新时代奋斗者的铿锵誓言。

  “在这里,我们放下了身份标签,打破了行业领域界限,以‘空杯’的心态相互学习、真诚交流,既拓宽了视野、提升了思维,也结下了深厚的同窗情谊。”学员李琳感慨道。

  为有效汇聚学员资源优势和智力优势,培训班把“调查研究、建言献策”作为核心实践环节,组织全体学员紧扣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以小组为单位选定课题、开展调研,并安排福建社院资深教师担任导师。经过反复打磨,最终形成5篇高质量建言文章,在闽台融合发展、海洋信息安全、城乡融合等关键领域积极建言咨政,贡献“党外智慧”。

  培训不是终点,而是再出发的起点。经过系统性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党外中青年干部政治信念更加坚定,理论素养显著提升,履职本领明显增强,担当作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强化。正如学员代表杨清在结业式发言中所说:“未来,我们将把培训成果转化为履职实效,争当新时代新福建的参与者、建设者、推动者,共同画好团结奋斗的最大同心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