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十九载变与不变 福建民营经济的韧性密码​

  中新网福建新闻10月16日电 题:十九载变与不变福建民营经济的韧性密码​

  中新网记者 龙敏

  时隔19年,中国(福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15日再度在福建举办。800余名代表见证的不仅是盛会重逢,更是福建民营经济从“突围求生”到“领航高质量”的蜕变。在产业迭代与时代浪潮中,那些深刻的“变”与坚定的“不变”,共同书写着中国民营经济的成长范本。​

时隔19年,中国(福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15日再度在福建举办。中新网记者 吕明 摄
时隔19年,中国(福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15日再度在福建举办。中新网记者 吕明 摄

  从“晋江经验”到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福建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近70%的地区生产总值、70.6%的税收、70%以上的科技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4%的企业数量。

  2006年,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在厦门举办。当时,福建民营经济仍以纺织、制鞋等传统制造业为主,面临“市场准入受限、技术含量偏低”的困境。如今“一根丝、一块玻璃、一片电池”的产业图景里,产业能级完成从“规模扩张”到“技术领航”的跨越,福建民营经济在深度转型中持续催生新质生产力,焕发出勃勃生机。

  发展格局实现从“本土扎根”到“全球布局”的突破。十九年前,闽企出海多为“产品输出”的被动探索;如今已形成“技术+产能+供应链”的立体出海模式。目前,宁德时代加速全球产能布局,匈牙利、西班牙生产基地稳步推进,国际供应链话语权持续提升;紫金矿业深耕中亚、南美资源市场,铜、金等矿产权益储量跃居世界前列;福耀玻璃在美国、德国等国建成11个生产基地,海外收入占比达42%,深度嵌入特斯拉、奔驰等车企供应链。

  当下,“有海水的地方就有福建人”有了新注解——从“卖产品”到“建生态”,闽企正重构全球价值链。这种全球化布局不仅拓展了市场空间,更增强了福建民营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经济总量从全国第23位上升到第8位,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改革开放营造的良好营商环境。福建已出台历史上首部省级营商环境建设规划,连续多年新年首个工作日召开民企座谈会。​

  侨台资源的赋能价值持续凸显。作为侨乡与对台前沿,福建民营经济始终善用独特禀赋。

  十九年潮起潮落,福建民营经济以“变”应时势,以“不变”守根本。从2006年渴求市场准入的“追赶者”,到如今引领技术出海的“领航者”,变的是发展能级与全球格局,不变的是闽商底色与实业初心。

  面对“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新趋势,这片热土必将为中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答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