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杨成长建言福建民营经济发展:瞄准新消费新终端 深化两岸产业融合

  中新网福建新闻10月15日电(彭莉芳)在15日于福建福州举行的2025年中国(福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指出,福建作为中国民营企业的重要发轫地与示范区,在民营经济取得良好发展的基础上,若要瞄准更高标准,可以从新消费转型、技术开发、新终端等方面寻求跨越升级,并强调福建应继续深化两岸合作,拓展两岸产业融合的深度和广度。

图为论坛现场。中新网记者吕明 摄
图为论坛现场。中新网记者吕明 摄

  杨成长首先提出要抓住中国新消费转型商机。他表示,中国消费市场规模庞大,消费已成为中国经济的核心支撑力。当前消费结构正从“又好又便宜”向数字消费、场景消费、情感消费、价值消费转变,做消费品尤其是轻工业消费品“起家”的福建,需在巩固安踏等实用型消费企业优势的同时,培育泡泡玛特这类情感消费代表企业,让消费品同时满足功效性、价值性与情感性。

  针对产业技术升级,杨成长建议加强共性平台技术开发与产业转化。他以储能、芯片技术推动电动车、低空飞行器等产业发展为例,指出基础共性技术突破已成为产业发展关键。福建可借鉴深圳通过科技金融分散风险形成高科技产业集群、苏州依托优质工业园承接上海原创技术推动工业发展的经验,结合福耀科技大学等省内高校的建设发展,推动原创科技成果向产业转化。

  谈及产业链布局,杨成长认为福建需着力抢占新终端。他表示,新终端是对产业链带动最大的产品,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家用电器,到后来的电脑、笔记本电脑,再到现在的智能手机,新终端始终引领下游产业发展。未来,智能汽车和人形机器人将是重要新终端。“从现有情况看,福建在新终端领域表现不够突出”。

杨成长作主旨演讲。中新网记者 吕明 摄
杨成长作主旨演讲。中新网记者 吕明 摄

  杨成长认为搭建大模型与大平台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杨成长将大模型比作“公共资源集成体”,平台比作“生产者和消费者对接交易的渠道”,二者如同数字经济的“资源”与“交通”。他建议福建参考杭州数字经济全链条发展模式,精准把握实物经济、服务经济、数字经济的不同发展方向与驱动方式,做好模型与平台建设。

  在产业生态格局方面,杨成长建议要培育新龙头与新链主企业。他以安徽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强调蔚来等链主企业对产业链的带动作用远超单个招商引资项目。他表示,福建虽有福耀、宁德时代等龙头,但新兴产业链主企业数量不足,需进一步培育引领新兴赛道的领军企业,增强产业链整合能力,这对提升长期竞争力至关重要。

  结合福建对台的区位优势,杨成长建议深化两岸合作,构建产业链新生态。他提出,当前福建民营企业在对接台湾地区技术、人才资源方面的潜力尚未发挥,两岸产业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仍需进一步拓展。他建议可以推进两岸产业链合作平台构建、两岸人才双向流动、两岸贸易与物流合作深化等方面的合作。

  最后,杨成长提出要总结推广民营经济做法的“福建模式”。他认为,福建应把自己在民营经济的做法加以提炼和优化,形成可全国借鉴的“福建模式”,增强在民营经济领域的影响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