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龙岩连城:兰香满径铺就生态共富路

  东南网龙岩10月14日讯(见习记者 林雯 通讯员 黄水林 江钰婷)金秋时节,冠豸山麓兰香萦绕。10月12日,走进龙岩市连城县“中国兰花名镇”朋口镇,绿金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智能温室,一簇簇兰花舒展碧叶、吐露芬芳。兰农张松妹小心翼翼拨开盆土,黑褐色的腐殖土间,细密的根系牢牢扎根,她笑着说:“这是山林给的‘养分密码’,生态守住了,兰花才能长得好,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从昔日无序采挖野生兰的“单打独斗”,到如今科技赋能生态培育的“抱团发展”,再到以兰为媒激活全域产业的“共同富裕”,连城正以一株兰花为纽带,奏响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与百姓增收同频共振的共富乐章,让冠豸山麓的兰香,飘向更广阔的天地,化作家家户户的幸福味道。

  生态筑基:从“竭泽而渔”到“共生共富”

  连城拥有81.49%森林覆盖率,自古便是春兰、建兰的原生沃土,更是全国闻名的寒兰核心产区。然而,曾几何时,非法采挖野生兰的风潮席卷山林,少数人靠“挖兰卖钱”短期获利,多数农户却因生态破坏陷入“越挖越穷”的困境。“那时进山巡护,不仅难见野生寒兰,周边农户的日子也过得紧巴巴,守着好山好水却没好日子过。”连城县林业局花卉站站长吴小玲的回忆,道出了昔日生态与民生的双重困境。

  生态救赎与共富起步,始于制度的刚性约束与发展理念的革新。2015年,连城成功获评“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县”,当地没有简单“禁挖”,而是探索“保护+培育”的共富路径。连城县开展“清风行动”, 严厉打击野生兰花非法交易;林业部门牵头搭建145个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手把手教兰农生态培育技术,让“向山林要兰”变成“为山林护兰、靠科技育兰”的集体致富路。

  张松妹的合作社正是这一共富模式的受益者。“以前我们个人收购野兰,一年到头挣不了几千块,还总担心被查;现在有了合作社,跟着学技术、搞种植,光精品寒兰销售,一年就能收入十来万,还带动周边农户一起干。”如今,兰花产业的生态培育模式已形成“涟漪效应”,成功复制到铁皮石斛、茯苓等林下产业。其中,“冠豸山铁皮石斛”跻身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连城县林下经济带动2.3万农户参与,年产值突破52.51亿元,曾经的“生态包袱”,彻底变成了家家户户共享的“绿色共富银行”。

  科技赋能:从“靠天育苗” 到“技术共富”

  走进连城国兰研发中心组培室,一排排玻璃瓶里,嫩绿的兰花组培苗正悄然生长。“别小瞧这几厘米的小苗,科研团队花了13年,才把它的成活率从10%提到80%,这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给兰农们铺了条‘稳赚不赔’的路。”“兰二代”饶小琼手持组培瓶,语气里满是自豪。国兰无性繁殖技术的攻关,让“靠天育苗”的老问题成为历史。

  科技赋能的“共富密码”,不仅在于技术突破,更在于技术普惠与成果共享。连城县主动牵手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共建研发平台。2020年,当地参与研发的《中国特色兰科植物保育与种质创新及产业化关键技术》项目斩获兰花领域首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随后,当地立刻将技术转化为“农户易懂、易学、易用”的操作手册,让高深的科研成果走进田间地头。

  “想让墨兰春节时全部开花,可将其初花期提前30天,这样盛花期的它便能与喜庆的年相遇了;想改变兰花的颜色和香味,可通过杂交‘造’出新品种,而且在关键基因已获解析的基础上,今后更能随性地变其色、更其味……”饶小琼如数家珍。正是得益于成功研发国兰生产繁殖技术,国兰工厂化育苗工艺及大田配套栽培技术,探索出大批量低成本生产国兰的产业化技术,推动兰花品种从50余种增至1200余种,“东方红荷”“丹霞一品”“冠豸彩球”等200余种成为享誉全国的精品,兰花平均价格从过去的几千元下降到如今的几百元甚至几十元。

  如今,连城兰花实现了“贵族化”向“平民化”“大众化”的转变,走进了千家万户,兰农们也实现了“量产增收”。科技正让“技术红利”切实变成家家户户的“增收福利”。     

  产业融合:“一朵兰花” 串起全域共富链

  “家人们看过来,这是连城特有的寒兰品种,叶片修长、花香浓郁!”在朋口镇兰花博览园的直播间里,主播小李正对着镜头热情推介。小李是当地返乡青年,去年加入兰花电商团队后,不仅自己月收入超5000元,还带动周边农户的农特产品“触网销售”。

  在连城,兰花大棚就是最好的实景“直播间”,从展示、介绍、下单,到打包发货一气呵成。“从 2018 年底加入电商直播以来,除了春节基本没有中断过,每天能卖出100多盆兰花,最多时日销售额逾30000元。” 当地兰企宏源花卉有限公司负责人邱声华介绍道。截至目前,连城兰花主产地朋口镇拥有兰花电商95家,该镇年兰花产业电商销售额突破6700万元,连城县兰花电商年销售额达1.5亿元。更值得一提的是,连城借助成熟的电商渠道,带动铁皮石斛枫斗、红衣花生、茯苓干货等特产“触网出圈”,连城县网络零售额突破40亿元,惠及农户超万户。

  “欢迎大家来到连城兰花博览园,这是全国最大的国兰主题展区,集兰花种植、科技研发、研学教育等于一体……”走进连城兰花博览园,数十位参加研学活动的小朋友在讲解员的介绍下,对连城兰花进行零距离了解和体验。

  文旅融合则让共富链条不断延伸。每年 11 月,连城寒兰节如期而至,百余家企业携 600 多盆精品兰花参展,不仅带动兰花销售,更让周边农户的农家乐、土特产摊位生意火爆。同时,依托冠豸山获得世界地质公园、国家 5A 级景区的契机,兰花文化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年接待研学游客超万人次,带动 200 余户农户参与餐饮、住宿、导游等服务行业。

  “兰花蝴蝶效应”,正让共富之花开遍连城每个角落。依托 “一园两带三区” 产业布局,兰花产业从朋口向莒溪、宣和等乡镇辐射,沿国道形成两条 “共富产业带”。连城县兰花种植面积4860亩,年产国兰成品苗近 11200 万株,品种 1200 多个,产值达 15 亿元,3000余户的农户吃上 “兰花饭”,兰农人均年收入达 3.6 万元。

  “我们把红土文化、绿色生态和兰花资源拧成一股绳,让更多人分享产业发展的红利,这才是真正的共同富裕。”连城县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傅永贵表示,作为“世界兰花之乡”,“一株兰花富万家”的梦想正在连城实现。

  从生态筑基到科技赋能,再到产业融合,连城以兰花为笔,以实干为墨,在闽西大地上绘就了一幅生态优美、产业兴旺、百姓富裕的新时代共富图景,让兰香不仅飘满冠豸山麓,更飘进了每一位连城百姓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