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的大石头总算落地了!真的谢谢法官,帮我们守住了这份情谊!”走出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人民法院大门,刘某的声音透着久违的轻松,让刘某烦恼数月的是一起相识二十多年好友间的欠薪纠纷。
热心相助遭欠薪
2025年初,手艺精湛的木工刘某应老友张某之邀,到其经营的家具木材加工厂帮忙。两人口头约定,每月支付刘某工资8000元。活干完了,账却没结清,张某给刘某分别打了1.9万元、1.6万元的两张欠条,总计欠款3.5万元。
一次次的催要,换来的是一次次的“再缓缓”,两人的信任在拖延中渐渐消磨。无奈之下,耐心耗尽的刘某一纸诉状将好友告上法庭,要求支付拖欠的工资。
本着“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原则,法院前期指派调解员多次组织双方调解,但始终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案件流转到承办法官梁丽群的手中。
承办法官接到该案后深入了解了案情经过——两人相交二十余年,如今却因工资问题对簿公堂。若是一纸判决强制执行,厂子可能雪上加霜,兄弟情分恐将彻底撕裂。若能调解成功,不仅债务能解决,两人的情谊或许还能挽回。她决定再试一试,先见见当事人,倾听双方心声。
温情调解破坚冰
调解室里,两位老友相对无言,现场气氛凝重。为打破僵局,承办法官决定采取“背靠背”的方式,分别深入了解双方的困境和心结。考虑到双方的实际情况,承办法官邀请了具有丰富调解经验的调解员共同参与调解。
“二十多年兄弟,我是信任他,才二话没说过去帮忙。可是连着几个月没收入,家里还等着开销,我实在没办法了!”面对法官,刘某的脸上难掩失落。
张某的话中难掩沉重的压力:“我这小厂子养着一帮人,现在效益不好,我也是咬着牙在扛,钱我真想给,可一下子拿出来,资金链马上就得断……出具欠条的时候说有钱了还。结果,我欠条一给他,他扭头就来起诉,毫不顾及二十多年的情分。”
几轮沟通下来,双方态度终于有所松动。法官趁热打铁重新将双方拉回座位。
握手言和续情谊
“二十多年的好朋友,一个为生计奔波,一个为厂子操心,都不容易。钱自然要还,情谊也不能断啊!”“刘师傅,你们之间有二十多年的情分。目前厂里的困难你也是知道的,现在他愿意还款但希望分期,如果坚持要求一次还清,可能也确实拿不出来……”法官语重心长地说道。
“张总、刘师傅,你们想想,这么多年情分就被这3.5万买断啦?张总有困难,刘师傅有急用,互相体谅一步,路就宽了。”调解员接着说道。
看着法官和调解员的眼神,听着老友张某再次诚恳的道歉和保证,刘某态度终于缓和:“我也不想走到这一步,看着多年的情分上,要不就分期还款吧。”
张某闻言立刻表态:“我保证每个月按时打款!等厂子缓过来,立刻提前还!”
刘某宽慰道:“行,你先安心处理厂里的事,能按时还钱就好 。”
最终,在法官主持和调解员的见证下,这对二十多年的好友达成了分期付款协议,重新握手言和。
一场源于欠薪的纠纷,在法官的情理交融与双方的互谅互让中尘埃落定,调解的最终成果,不只是一纸协议,更是一对挚友多年情谊的重续。(供稿人:秀屿法院 黄拱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