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建设教育强县 惠安多措并举实施“五名工程”

  中新网福建新闻9月21日电 以“名校长”带出“名学校”、以“名教师”教出“名学科”、以“多元平台”培育“名学生”……2025年惠安县教育大会暨“实施五名工程建设教育强县”动员部署会20日召开,正式启动惠安教育振兴“五年工程”。

  泉州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育局党组成员、专职副总督学庄映峰应邀出席会议。惠安县委书记庄稼祥出席会议并作强调讲话,县委副书记、县长黄育奇主持会议。

  以“忆往昔、问今朝、拼当下”为主线,庄稼祥在会上总结惠安教育历史、剖析现存挑战,并部署未来路径。

  忆往昔:传承重教文脉,续写历史荣光

  庄稼祥回顾惠安“地瘠栽松柏,家贫子读书”的深厚教育传统,其人文底蕴可追溯至历代走出的170名进士。近代以来,崇文重教之风更盛,从刘玉水倾资创办荷山中学,到许世辉代表达利集团捐资10亿元兴办亮亮中学,再到近年1400余位乡贤捐赠12亿元教育资金,捐资助学精神代代相传。历史上,惠安教育成果斐然。惠安一中作为泉郡百年名校,曾在高考成绩上与泉州五中等一流学府比肩;开成职校则有“建筑人才摇篮”之称,为“中国建筑之乡”输送大量专业人才。这份辉煌不仅是全体惠安人的共同骄傲,更是推动未来发展的力量源泉。

  问今朝:直面现存挑战,深刻反思不足

  庄稼祥从四个层面提出深刻反思:党委政府层面是否存在“纸面重视”、投入与产出不匹配、调查研究不深入的情况?教育主管部门层面是否存在研究不深、能力不足、不敢动真碰硬、改革步伐迟缓的问题?校长队伍层面是否存在管理松懈、担当不足、带队能力弱、教学抓得不实的现象?教师队伍层面是否存在教育情怀淡化、专业素养滞后、部分人员师德失范的问题?他强调,唯有以“知耻后勇”的决心正视问题、剖析症结,才能实现精准发力。

  拼当下:启动“五名”工程,聚焦三大核心

  为推动惠安教育重回高质量发展轨道,庄稼祥宣布全面启动教育高质量振兴“五名”工程,并发布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重点围绕三大核心发力:

  一是以“名校长”带出“名学校”,强化校长队伍目标管理,要求惠安一中率先重振荣光,其他学校班子实现“一年有改观、两年见成效、三年出成绩”。同时赋予校长人事管理、职称评聘等更大自主权,建立严格考核与退出机制,确保“能者上、庸者下”。

  二是以“名教师”教出“名学科”,构建以教学实绩和成果为导向的评价激励体系,优化职称评聘与提拔标准。实施分类教师培育计划,对接华中师大、华侨大学、泉州五中等优质资源,助力学科建设与质量提升,县委县政府将为教师发展和名师培育创造条件、扫清障碍。

  三是以“多元平台”培育“名学生”,建立小学、初中、高中一贯制长远培养机制,针对毕业年级实施精准短期提升计划。引入外部高端智力资源,为拔尖学生提供高层次指导,实现多元化、个性化培养。

  黄育奇强调,要坚持目标导向,凝聚思想共识,明确教育的重要地位,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统一思想与行动,以建成教育强县为远期目标,对照2027年建成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的近期要求补短板、扬优势;要坚持质量导向,实施精准施策,明确县教育局“总指挥”、各教学单位“战斗员”、各镇及相关部门“后勤员”的角色分工;要坚持结果导向,务求工作实效,提出教育成效以实绩和群众评价为标准,呼吁校长教师潜心治学育人、师德师风监督员履行监督职责,同时希望社会各界支持教育,在县委县政府支持下,携手完善育人环境,共绘惠安教育美好蓝图。

  会上,惠安县教育局通报了教育有关情况,县政府副县长陈荣煌从战略定位、实施路径、保障机制三个维度详细解读《惠安县教育系统“五名”工程实施方案》,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东升作有关教育系统人事调整说明,聚焦“五名”工程需求优化校级领导班子结构,强化教育系统组织保障。

  此外,会上还聘任了10名县级师风师德监督员,构建常态化多元监督网络与定期反馈机制;嘉奖表扬了教育教学工作成效特别突出的学校4所、学校管理成效突出校(园)长团队5个、师德师风高尚的教师10名、教学成效突出的教师20名及班级管理成效突出的班主任20名。

  在教育资金认捐环节,爱心企业家代表踊跃举牌。据统计,单笔认捐50万元及以上的单位(个人)总金额达1.31亿元;全场总认捐次数645次,累计金额约1.55亿元,以“聚沙成塔、合力兴教”的公益力量,推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再上新台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