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9月17日电(叶艺琳)九月初秋,暑气渐消。坐落在福州市仓山区建新镇金工路2号的福州海峡创意产业园透出一丝清爽,青葱的爬山虎如绿色瀑布在砖红色外墙上流淌,阳光穿过叶片洒下斑驳光影,勾勒出园区的青春轮廓。走进园区核心的“红坊驿站”,整齐码放的图书与醒目的红色元素相映成趣,这里既是党群活动中心、仓山区图书馆分馆,更是大家休闲阅读、谈心对接的“共享港湾”。而打造这一切的,正是福州市妇联执委,福州海峡创意产业园党委书记、妇联主席陈亚纳。
扎根福州海峡创意产业园的十几年里,陈亚纳作为非公党建的“探索者”,带领团队让党建工作扎根企业、服务群众,她所在党委先后获评市、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其个人在2019年、2024年被福州市两新工委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作为创业青年的“好导师”,她为追梦人搭建平台、破解难题;作为闽台交流的“践行者”,她参与到“国家级闽台(福州)文化产业试验园区”“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的建设中……她用实干让一座旧厂房蝶变为省级创意产业标杆,书写了“女性力量”的故事。

当好海峡创意园的“党建领航人”
“我们整个园区以仓山独有的人文环境为基调,整合海峡两岸设计类产业资源,是以闽台创意设计、漆器文化的再生和产业化发展为特色打造的综合性设计产业园,主要吸引有竞争力、影响力的创意文化企业进驻。”看着如今静谧、有设计感的园区,陈亚纳回忆起园区初创期的场景,眼里满是感慨。当时,福州市仓山区正推进“退二进三”产业升级,海峡创意产业园作为全市试点,承载着盘活旧工业资源、培育文创产业的重任。曾从事社区工作的陈亚纳,带着基层服务的经验,加入到园区运营团队,与这片园区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3年,园区启动招商后,陈亚纳率先申请成立运营公司党支部;2015年,园区党委成立,她担任副书记,并把“服务企业、凝聚人心”作为党建工作的核心。“刚开始党建阵地只有一间小会议室,企业有需求找不到对接窗口,员工有难题不知道向谁求助。”为破解这一难题,陈亚纳带着团队一次次走访企业,记下密密麻麻的需求清单——“设计公司需要专业书籍”“创业团队缺商务洽谈空间”“年轻员工关心子女入学”等。她把“解决问题”作为核心目标,主动扛起“桥梁纽带”的责任,与工商、税务、银行及周边各高校等进行多次对接,为有困扰的员工讲解各项政策,协助解决他们的“烦心事”,积极协调园区闲置场地改造,沟通合作事宜。
在她的推动下,十多年来,园区党群服务中心多次升级,最终打造了300平方米的“红坊驿站”一站式服务平台:一层的仓山区图书馆海峡创意产业园分馆,专门设置了设计、摄影、经济等园区特色类目,还引入咖啡休闲区,满足年轻人需求;二层的品茗区、沙龙区成为企业交流的“会客厅”,党建办公区则成了党员与群众的“连心站”。她还多次联系建新镇政府,推动“一站式”服务会客厅落地,形成镇政府专员定期驻点工作模式,为企业解决工商注册、融资贷款等“急难愁盼”问题,真正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园区”。
“党建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要融入园区的每一个角落。”陈亚纳说。如今,园区入驻企业近100家,从业人员约1600人,党建工作已成为园区吸引企业、留住人才的“金字招牌”,而她始终坚持的“服务型党建”理念,也成了园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做园区女性的“贴心娘家人”
在园区服务会客厅的日常接待中,陈亚纳发现:咨询就业、创业、子女教育的女性员工占比超六成,参与党建活动的女性积极性也很高。“园区41%的员工是女性,婚庆、设计等业态更是女性从业者的主场,她们需要一个专属的‘温暖港湾’。”

2022年,在仓山区妇联、建新镇妇联的指导下,陈亚纳牵头成立福州海峡创意产业园妇联,从园区女企业家、公司高管中选拔执委,让妇联真正成为“娘家”。她还推动“妇女之家”融入“红坊驿站”,将服务触角延伸到女性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针对年轻妈妈群体,她利用图书馆资源开展“绘本故事会”“亲子英文阅读角”,让周末的园区充满亲子笑语;面对职业女性,她邀请税务、人社、市场监管局等部门专家开设工商注册、人资管理等“小课堂”,帮助她们提升专业能力;聚焦女性创业者,她收集企业用工需求,对接女大学生、返乡妇女等群体,搭建“供需对接平台”,至今已帮助数十名女性找到心仪工作。
谈及最难忘的故事,陈亚纳提起了咖啡店主林琳。“林琳原本是园区设计公司的员工,常来驿站借书,后来想创业开咖啡店,却因预算有限租不起独立场地。”了解情况后,陈亚纳立刻想到图书馆升级计划,主动提议让她以“图书馆配套咖啡区”的形式入驻,既降低了创业成本,又丰富了驿站功能。如今,林琳不仅在园区开了咖啡店,还在五四路拓展了分店。“看到她从‘职场人’变身‘女老板’,我真的很开心。”陈亚纳笑着说,她希望有更多的女性大胆追梦、顺利圆梦。
三代台胞的“两岸情”
作为生活在大陆的第三代台胞,陈亚纳在推动园区发展的同时,始终把促进两岸融合的责任放在心上。“园区是以闽台创意设计为特色的产业园,来自台湾的设计师、创业者也是我们重点服务的群体。”她说道。
2021年12月15日,福州海峡创意产业园·红坊举办“同心筑梦 共创未来”——两岸人才交流大会。当天,仓山区台湾人才服务工作站也在园区揭牌成立。为吸引台湾青年来榕创业,陈亚纳创新提出“候鸟工作室”的想法——台湾设计师只需提前预约,就能免费使用办公场地,还能享受政策咨询、资源对接等服务。早些年,她经常协助两岸设计师在园区开展沙龙、展览,让大漆艺术、陶瓷设计等两岸特色文化在园区碰撞融合。现今,她通过线上平台,帮助台湾创业者对接大陆市场资源,目前入驻园区的5家台资企业中,“爱玩客”等团队正深度参与福建乡村振兴项目,将台湾的乡村运营经验带到福建。
“两岸一家亲,不分你我他。”陈亚纳说,自己就是两岸融合的受益者,如今也希望成为其中的推动者。在各类两岸交流活动中,她认真接待着一批批的台湾大学生、台湾同胞来园区参观,带他们走进台资企业,了解大陆文创产业的发展机遇。一次,有位台湾女生说:“没想到福州园区这么有活力,希望有机会来这里创业。”这句话,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初心——用服务打破隔阂,用真诚搭建桥梁,让更多台湾青年在大陆找到归属感。

把“小事”做好,就是最大的担当
采访中,陈亚纳总是谦逊地说:“我只是做了些小事。”但正是这些“小事”——为一家家企业协调一个个办公场地、帮女性解决一次子女入学问题、给台湾创业者递上一份政策清单,汇聚成了园区发展的“大事”。如今,她仍每天穿梭在园区的街巷里,时而在驿站接待来访群众,时而在企业了解需求,时而在活动现场忙碌,脚步从未停歇。
作为新时代的女性,陈亚纳用十余年的坚守,诠释了“责任”与“温暖”的意义——她既是党建工作的“领航者”,也是女性权益的“守护者”,更是两岸融合的“践行者”。在她的带领下,福州海峡创意产业园不仅成了文创产业的“高地”,更成为了海峡两岸女性逐梦的“舞台”。而她的故事,也激励着更多女性,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