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八闽e评 | 拆掉思维里的“墙” 福建“融”出新天地

  摊开中国东南的版图,福建恰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长三角与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然而,曾经,“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格局,在一定程度上也形成了区域间无形的壁垒。如今,一个“融”字,正成为福建高质量发展的破题之钥。它不仅是物理空间上的连接,更是产业协同、要素流通、思想破壁的深刻革命,正在为八闽大地打开一片全新的发展天地。

  这场融合,首先是省内“都市圈”的攥指成拳。单打独斗的时代早已过去,城市群的协同发展才是未来。以福州都市圈和厦漳泉都市圈为引领,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交通路网的“一小时通勤圈”,更是产业布局的“一盘棋”。福州的数字经济优势,正与宁德的锂电新能源、莆田的临港产业形成强势互补;闽南金三角则在传统制造业智能升级、现代服务业联动上,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集群效应。这种融合,打破了“一亩三分地”的行政思维,让生产要素能跨越区域,流向效率最高、效益最好的地方,最终汇聚成一股驱动福建内生增长的强大合力。

  这场融合,更是福建拥抱国家战略的“借船出海”。“北承长三角,南接粤港澳”,这一定位赋予了福建独特的战略枢纽价值。当高速铁路风驰电掣,福建不再是偏于一隅的东南前哨,而是连接中国经济两大引擎的核心地带。我们看到,来自长三角的科创资源,正与福建的“数字福建”建设深度耦合;源自大湾区的市场活力与国际视野,也为福建制造走向全球注入了新动能。这种主动融入、积极对接的姿态,展现了福建的开放与自信。它不再仅仅是“引进来”,更是以自身在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等领域的独特优势,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实现了从通道到枢纽的华丽转身。

  而这场融合,最特殊、也最深刻的篇章,无疑是两岸的“以通促融”。作为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福建始终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走在前头。从基础设施的应通尽通,到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同等待遇,再到文化情感的契合相通,福建正在努力打造一个让台湾同胞感到亲切、便利、安心的生活和事业空间。这不仅是经济层面的互利共赢,更是着眼于民族未来的心灵契合。每一条新航线的开辟,每一项惠台政策的落地,都是在为两岸的紧密联结添砖加瓦,其意义深远,远超经济数字所能衡量。

  从内部的协同共进,到外部的左右逢源,再到对台的先行先试,福建的区域融合战略,是一篇气势恢宏的大文章。它拆掉的是地理上的山海阻隔,更是思维里的故步自封;融汇的是资金、技术与人才,更是信心、机遇与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一个更加开放、协同、充满活力的融合福建,必将在服务与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更大的担当,创造更大的辉煌!

  作者简介:黄倞朗,厦门市公安文职人员服务中心管理岗九级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