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福州新区设立十周年:东进南下启新程 沿江向海谱新篇

  中新网福建新闻9月8日电 2015年,福州新区获国务院批复设立,成为中国第14个、福建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如今,福州新区迎来设立十周年,十年间,它以“东进南下、沿江向海”之势,在生态治理、数字发展、产业升级等领域持续突破,成为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生态修复:织就沿海绿色屏障

  “之前没有这片防护林的时候,这里风大沙大,把沿海市政道路都覆盖了,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日常通行。”亲历沿海防护林建设的福州新区管委会发展规划局(政策创新局)工作人员陈剑近日在福州如是表示。

  为破解风沙难题,福州滨海新城创新提出复合型防护林种植结构,从海岸线向内陆主要为100米宽木麻黄纯林、100米宽混交林、100米宽景观林,实现从木麻黄单一防护树种、林带结构,向多树种、多层次、多功能、多效益的复合基干林带转变。

  如今,沿滨海路前行,成片木麻黄于道路一侧沿海岸线高高耸立,道路两侧行道树郁郁葱葱,绿意一路蔓延。这条兼具防风固沙、休闲健身、度假旅游等功能的沿海绿色长廊,已然成了福州新区的一大地标。

  截至2025年4月,滨海新城已建成长度23公里的防护林。根据2024年公开数据显示,滨海新城沙尾至下沙片区种植防护林前平均风速为6.14米/秒,2024年防护林后风速为2.02米/秒,平均风速削减达67.10%。

  数字赋能:激活高质量发展动能

  十年来,福州新区以“数字福建”战略为引领,以“数实融合”的智能创造为翼,在数字赛道上持续发力。

  十年来,福州新区以“数字福建”战略为引领,以“数实融合”的智能创造为翼,在数字赛道上持续发力。福州新区 供图
十年来,福州新区以“数字福建”战略为引领,以“数实融合”的智能创造为翼,在数字赛道上持续发力。福州新区 供图

  传统产业“智改数转”成效显著。在福建省化纤行业龙头企业——福建省恒申合纤科技有限公司,“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协同模式已深度落地。

  “福州新区提供了‘政策+平台+标杆’三位一体支撑,助力我们建成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还获评‘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福建省恒申合纤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卓胜说。

  高新产业同样加速崛起。位于福米恒美产业园内的恒美偏光片智造工厂里,一片片薄如蝉翼的偏光片正从流水线上产出。

  恒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严兵华表示,新区给了该公司很多帮助,“从最早的选地,到后期的建设都是全方位的,省去了我们企业去找各个相关的审批部门的时间。”

  产业升级: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

  十年间,以数字峰会为引擎,福州新区构建起“天上三朵云(数字福建政务云、商务云、福州政务云)、中间两中心(省超算中心、省智算中心)、地上两条路(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海峡光缆一号)”的数字基座,集聚福建全省规模最大算力。2024年,福州新区数字经济规模已突破750亿元。

  福建省数字福建云计算运营有限公司市场销售部副部长王清江表示,该公司依托数字福建云计算中心,打造绿色、安全、可靠的数字福建信息底座。“一方面,我们构建‘全网络+云算一体+自主可控+绿色低碳’的新型基础设施,另一方面,我们积极赋能产业生态,深度服务垂直行业,整合产业链资源,连接供需两端。”

  十年间,福州新区数字化平台不断集聚,拥有福建全省规模最大的算力。现有的六大数据中心规划机柜7.3万个,已建成1.5万个,建成投用人工智能算力2585P,超算算力6000万亿次/秒,构建了8个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5个工业互联网平台、3个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

  目前,福州新区以数字经济为突破口,进一步整合资源,构建起以数字经济、新材料新能源、新型显示、粮储食品、医药健康、文旅为主导的六大现代化产业体系。同时,新区全方位推进对外交流合作,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在“东进南下、沿江向海”的发展蓝图上,持续书写新的十年答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