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9月8日电(叶艺琳)采访前夕,福州市城乡社区“五社联动”示范项目的中期评估工作刚刚结束。在福州市社会工作联合会秘书长余球精的办公室里,小黑板上已排好了新的评估培训计划,日程一直延续到9月底。
从社区工作者到社会工作联合会秘书长,余球精用十几年的时间,将职业理想融入对这份事业的热忱之中。她与福州市社会工作联合会共成长,为福州社会工作行业构建起配套的管理与支持体系,助力福州社工从传统的“侧重弱势群体帮扶、兼顾社区治理”模式,逐步向“切实解决社区问题、提升治理效能”的目标转型。

一场温柔的觉醒
2014年,福州市首次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余球精报考并顺利入职。走进社区工作岗位的她,并未想到这会成为自己人生轨迹的转折点。在社区工作的5年多时间里,她辗转台江区洋中街道的3个社区,历任民政口工作人员、副书记、书记,却始终被一类人群牵动心弦——弱势群体。
余球精在金斗社区担任副书记期间,社工机构被引入社区,社区的变化令她印象深刻:公共空间被重新激活,居民矛盾悄然化解,“那种邻里间的亲密感,让我第一次看到专业的社工服务能够带来改变”。
而后,参加福建省同心慈善基金会的公共慈善管理班(第六期)学习,她迎来了职业方向明晰的关键转折点。那时,余球精已是玉树社区书记,该社区尚未引入第三方公益组织,社区有的老人有退休金、房产,却因无亲属签字无法入住养老院;老旧无物业小区居民隔三差五因管道堵塞、一户一表改造、共用水泵房选址等问题发生争吵。“当时觉得很无力,为什么我们明明是想帮老百姓解决问题,他们却不一定能明白?”这种困惑让她意识到,政府与百姓之间需要第三方的缓冲力量。
在公共慈善管理班的课堂上,她认识了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公益事业工作者,他们中有特殊儿童学校校长、高校社工专业老师,有县域社工组织负责人、基金会秘书长。为弱势群体发声、以“助人自助”激发服务对象潜能,在社区服务中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性与居民更好地建立关系、解决问题……听着他们的故事,余球精看到了社会工作的可能性。
“做公益不是伟大,而是真实!一个时代的一粒灰尘,也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就这样,真实公益的印子深深烙在了她的心里——“当居民与社区工作者因为需求与工作流程产生矛盾的时候,第三方的温柔介入能打破这种隔阂。”这种认知,让她下定决心踏入专业社工领域。
2019年,余球精加入福州市海风社工服务中心,正式开启自己的专业社工生涯。

非专业但被沿用的评估视角
2019年,福州市海风社工服务中心参与了福州市民政局刚落地的“三社联动”试点项目评估工作。性格温和,擅长协调关系的余球精跟进该项目评估工作,并展现出独特的工作方法。
面对全市17个试点项目,她没有局限于评估指标的条条框框,而是带着女性特有的同理心,与团队走遍福州各个县(市、区)的村落街巷,访谈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村居干部,还有社工、服务对象和居民骨干。“那时我才入行,刚接触这个领域,便看见了这么多优秀的人在做着全新的尝试。我时常问自己,这些人怎么能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坚持这份职业?”访谈时,一位老书记的话令她记忆犹新:“从事这份工作(社工)本身,就是生命最好的获得!”正是在这样持续的聆听中,她更加坚定了要做好社会工作这件事。
走访结束后,余球精在海风社工的公众号上发表了首篇评估走访推文,“起初指导老师并不认可,因为评估需要体现客观性、公正性、专业性,而我更偏向于记录过程,带着感情去呈现。”但后来,她的推文广受关注,并成为社工走访过程中的常见形式得以沿用,“或许正是因为我们是非科班出身,用不一样的视角看待评估这件事,为评估工作提供了新的路径。”余球精说道。

“再把福州社工往前带一带”
2020年末,福州市民政局筹备成立市社工联,时任福州市民政局一级调研员的高洪霖邀请余球精加入社工联,携手带领福州社工向前发展。余球精想起公管班上老师的话,“我们谁也不是哪个机构的私有财产,公益机构有更好的人才流动,也就有可能带动更好的资源流动。”在与海风机构指导老师诚恳沟通后,她应允了高会长的邀请。
2021年,福州市社会工作联合会成立,福州社工们开始有了一个“家”。4年多来,在福州市民政局以及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在高洪霖会长的领导下,她带领市社工联团队推动出台了《福建省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规范化建设评估指引(试行)》;推动了《社会工作督导规范》《社会工作督导者资质要求》两项行业标准出台;连续5年执行福州市城乡社区“五社联动”试点(示范)项目评估,抓好社工机构项目管理的规范化及专业提升,初步形成具有福州特色的“五社联动”模式;运营福州市社会工作指导中心推进全市社工站建设,2年多里累计走访全市173个乡镇社工站418次,编写《基层社工站社会救助政策50问》《福州市乡镇(街道)社工站示范点汇编》;通过社工周主题宣传等形式加大社会工作宣传力度,形成优秀案例(项目)汇编4本,协助拍摄社会工作公益宣传片《“五社联动” 助力社区治理跑出“加速度”》,展示全市社会工作发展成效;开展行业诚信建设试点,推进行业自律规范;注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助力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累计开展87场社会工作培训,参与人次达3918人次;连续3年组织高级社工师答辩辅导、理论讲解等考试陪伴服务,2024年度全市5位参评高级社工师有3位通过评审,通过率达60%……
福州的社工故事还在不断续写。然而,当前福州社工行业的发展轨迹却偏离了余球精的预期。从前两年的蓬勃发展,到如今因项目减少、资金短缺等问题,部分社工组织出现停摆,行业发展陷入短暂停滞,这样的转折让深耕其中的余球精感触颇深。
福州市社会工作者考证数量在持续增长,而那些福州市曾全域覆盖为社区居民、弱势群体提供服务的社工站,目前只有长乐、马尾、闽清、闽侯全县域所有乡镇还保留着社工站。这种鲜明的反差,让余球精十分着急,她表示,社工数量的增长本应是行业发展的动力,意味着有更多力量去服务需要帮助的人,去弥补基层社区服务中的短板。可没有项目就没有岗位,也就没有就业机会,这份增长的力量无处施展,社工找不到扎根的土壤。
这样的现状背后,藏着行业发展中的诸多难题,亟待被重视和解决。面对困境,福州市亲邻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探索收费的研学服务、长乐区天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企业家购买社工服务项目、越来越多社工机构开始承接工会的暑托班……余球精期待福州社工组织能够开启市场化探索并拓宽渠道,但这样的探索不会一蹴而就。“福州目前大部分社工机构抗风险能力比较弱,我们希望政府还能够给予更大的支持。”余球精说道。
即便行业困境重重,她仍带领团队认真完成了22个“五社联动”示范项目的年度评估。其走访的意义远超评估本身,更在于记录一线社工的服务困境、彰显他们的专业价值、发现其中闪耀的柔韧与坚持。同时,她还着手准备通过市政协平台为行业发声;继续做好会员服务,组织福州社工参访学习和培训,到省内其它地市学习交流,希望能够为福州社工组织下一步的发展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在高洪霖会长的坚守和带领下,她与福州社工联全体成员努力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韧劲,消解一线社工的不安。
“实现福州社工将机构做大做强、项目做优做精,让社工元素在福州社会治理中彰显不可或缺的价值。”余球精表示,这是我们社工联的共同目标。
让每个角落都被看见
当前新兴领域迅速发展,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新就业群体规模持续扩大,社会工作者在服务“三新”领域群体时面临新形势新任务。
“女性的包容性、同理心和韧性,很适合从事社工职业。”余球精说道。面对福州社工从业者中90%以上是女性的情况,2024年,福州市社会工作联合会在福州市妇联的推动下,成立了妇联组织,余球精当选福州市社工联妇联主席,开始针对女性社工开展系列关怀活动。
今年3月,福州市妇联、市社会组织综合党委妇联、市社会工作联合会妇联、市政协妇联界别在福州市社会组织创业园举办了“巾帼暖人心 法爱润万家——她权益 共守护”大家谈活动。活动中,律师、婚姻家庭咨询师与现场20余名社工伙伴围坐畅谈,大家从社会性别平等、婚姻家庭经营到预防家庭暴力、困境母亲交流赋能,以及社会工作服务等常见疑难问题展开交流。
此外,作为市政协委员、市政协智库成员,余球精建议以地铁系统作为为儿童提供更好城市出行体验的试点窗口,可在靠近市儿童医院、省妇幼保健院的茶亭站、南门兜站进行儿童友好试点建设。如在身高标尺、出入口等标识方面,加入童趣元素,在站点设置儿童候车专用区域,地铁车厢配备儿童安全座椅和儿童专用区域,以“一米高度”设置宣传栏,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图案让儿童获取文明安全出行知识,更好地促进儿童独立出行和社交互动。
在余球精看来,女性社工力量就是在于“能把别人放在心上”,社工的工作就是让各类群体、各个角落在社工的专业价值主张中被看见。她希望能与福州社工联全体成员一起,让社工行业这颗已经生根发芽的种子,在福州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