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南平税务:“精准滴灌”特色产业结出致富果

  中新网福建新闻9月4日电(谢可昕)特色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顶梁柱”,是农民增收的“钱袋子”。近年来,南平税务部门聚焦特色产业发展需求,结合“便民办税春风行动”,落实落细税费优惠政策,为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注入“税动力”。

  杨梅结“甜果”:税惠添力让枝头鲜果“挂满”丰收景

  近年来,建阳区小湖镇杨梅产业发展迅速,全镇杨梅种植面积达6600亩,年产杨梅鲜果2200余吨、杨梅干100余吨,全产业链产值达2亿元,带动杨梅农户户均增收6.4万元。

  “杨梅上市旺季我们抽不开身,多亏了税务部门耐心讲解惠农政策,帮助我们省心省力享受到税惠红利。去年至今我们累计享受自产自销农产品免征增值税政策优惠8万余元。”南平市湖人杨梅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童先生感慨道。

  据悉,税务部门组建税收助农服务团队,面向小湖镇6家杨梅合作社、18家杨梅家庭农场,推行“收购旺季现场服务”,深入产区提供个性化政策推送及精细化合规指导,为小湖杨梅产业持续发展注入动力。今年6月,小湖镇举办首次杨梅嘉年华活动吸引近万余人次参加,带动农特产品销售额超600万元。

  灌蛋变“富蛋”:政策托底让家乡美味“香飘”致富路

  顺昌灌蛋,俗称“银包金”,是南平顺昌独有的非遗美食,承载着当地人深厚的味蕾记忆。“在外创业时,就总惦记着灌蛋,想着随时能吃上该多好。”凯美达食品负责人黄占禄回忆道。带着这份乡愁和商机,黄占禄回到家乡创立品牌“灌山海”。企业联合洋口村民委员会,盘活闲置厂房1500平米,打造“村集体+合作社+食品企业”三方联合经营模式,为洋口镇带去每年15万元的租金收入,带动洋口镇村民32余人就业,年收入平均增加2至3万元。

  “你好,我是凯美达食品的财务负责人,想咨询一下发票管理的相关政策。”一通电话打进了顺昌县税务局办税服务大厅。在了解企业诉求后,税务部门组织干部前往企业了解情况,为其量身定制“税收优惠清单+发票管理规范”服务套餐。同时,创新利用“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平台,在灌蛋产业园内设立了自助办税区,配备远程视频辅导设备,实现纳税申报、发票开具“不出镇”。

  税企良好互动进一步驱动了企业快速发展。今年以来,凯美达食品有限公司累计享受包括“六税两费”等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税收减免20余万元。“这笔资金我们将用于探索‘非遗+文创’、‘产品+旅游’等融合模式及产品研发创新。”黄占禄表示。

  竹笋成“金笋”:精准滴灌让深山鲜笋“走俏”增收路

  松溪群山叠翠,在云雾滋养下,藏在泥土下的竹笋正在积蓄力量,等待破土而出。近年来,松溪县大力发展笋制品精深加工,通过构建“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实现笋食品行业年均产值达到3亿元以上,创造就业岗位超1200余个。税务部门聚焦笋食品行业发展需求,以精准滴灌和合规引导,助力“小特产”长成富民“大产业”。

  “以前总担心发票开具不规范、优惠政策用不好,现在税务部门经常性开展培训解读,指导我们依法依规开具发票,规范台账管理,防范涉税风险,让我们对未来的合规经营更有信心了。”福建省竹佰年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艾朝祥说道,“去年我们公司年生产清水笋罐头3万罐、雷竹笋罐头5万罐、山蕗罐头1.5万罐,年产值已突破1100万元。”

  据悉,松溪县税务局聚焦笋食品产业涉税痛点,组织税务干部深入田间地头与生产车间“把脉问诊”,特别针对笋食品企业普遍存在的成本发票难取得等问题,从收购发票开具到农产品进项抵扣逐条讲解逐项解读,引导企业走稳合规经营第一步。同时,针对产业季节性特点,税务部门通过纳税人学堂开展“错峰培训”,围绕发票开具、网上办税等内容定制课程,引导企业规范申报。

  “下一步,我们将针对不同产业特点,梳理出税费优惠政策清单,推动优惠政策与产业链升级、品牌建设等需求精准对接,让政策红利真正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动力。”南平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