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泉州鲤城:七夕韵味浓 童心巧手传承“七娘妈生”

  东南网8月28日讯(本网记者 施远圻)“我知道七夕又称为‘乞巧节’。”“关于七夕,我知道牛郎织女的传说。”……27日下午,在泉州市鲤城区常泰街道树兜社区蒋氏家庙前,孩子们争先恐后讲出自己对七夕节的认识。

参观蒋氏家庙。东南网记者 施远圻 摄
参观蒋氏家庙。东南网记者 施远圻 摄

  原来,为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鲤城区委宣传部(文明办)、鲤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举办“我们的节日·七夕——‘鲤’趣七夕·家承雅韵”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常泰街道专场),旨在丰富群众节日精神文化生活,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大家围在一起制作糖粿。东南网记者 施远圻 摄
大家围在一起制作糖粿。东南网记者 施远圻 摄

  “在闽南地区,七夕节有一个充满温情的别称——‘七娘妈生’。它远不止于传说中牛郎织女的浪漫相约,更承载着对家庭美满的深切祈愿,寄托着父母祈求子孙平安顺遂的朴素愿望,所以此次活动选择在蒋氏家庙举办,并邀请亲子家庭参加,一起玩游戏、看表演,提前过七夕节。”鲤城区委宣传部工作人员陈丽蓉介绍道。

活动现场。东南网记者 施远圻 摄
活动现场。东南网记者 施远圻 摄

  来自泉州市第二中心小学常泰校区的学生们带来了诗歌朗诵,采用对诵、齐诵与合唱的不同形式将《迢迢牵牛星》《秋夕》《乞巧》等经典七夕诗词串联起来,展现牛郎织女星河相望的经典;沈君越小朋友则带来闽南讲古《我有一个契母是仙女》,绘声绘色地讲述泉州人如何将对“七娘妈”的信仰融入生活……蒋氏家庙前,一个个精彩的演出,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

  值得一提的是,家庙内还专门设置了特色美食体验区。居民们不仅可以品尝到香甜软糯的七夕传统美食糖粿,还能在现场亲眼见证、亲手体验这一节令小吃的制作过程。社区里的奶奶、阿姨们纷纷化身“民俗老师”,耐心地手把手教孩子们如何将糯米粉揉成团、塑出形态,每一个动作里都藏着代代相传的匠心与祝福。

  今年11岁的阙瑜柔同学得知社区要在家庙内制作糖粿,便跟着外婆一起来参加活动。“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吃这种糖粿,但没有自己动手制作过。”在外婆手把手的指导下,她一点点揉搓糯米团、细心塑形,体验着传统小吃的制作乐趣。不一会儿,一个个洁白圆润的糖粿就在她手中诞生了。“虽然做得没有外婆好,但自己做的特别甜!”她捧着自己制作的糖粿,笑容中满是成就感。

  家住树兜社区的居民陈啊春对在家庙举办这样的活动赞不绝口。她认为,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大家在动手体验中感受到传统节日的氛围,更拉近了邻里之间的距离。“大家聚在一起做糖粿、看表演,有说有笑,特别有人情味。”她笑着说,“尤其是孩子们,既能玩得开心,又能了解老一辈的习俗,真的是一举多得!”

  据介绍,接下来,鲤城还将在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期间,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通过深入挖掘节庆文化内涵,积极创新活动形式,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区文明建设,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