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第四届整合肿瘤学大会在厦门举行 构建“防筛诊治康研”一体化体系

  中新网福建新闻8月23日电 (林永传 陈志坚)8月22日至23日,由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大学海峡医学中心承办的“第四届整合肿瘤学大会”在厦召开。大会以“整合创新·精准融合”为主题,聚焦肿瘤精准医学、免疫治疗、中西医结合、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等热点议题。

  8月22日至23日,“第四届整合肿瘤学大会”在厦召开。主办方 供图
8月22日至23日,“第四届整合肿瘤学大会”在厦召开。主办方 供图

  打造"防、筛、诊、治、康、研"一体化体系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尹震宇教授介绍,作为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该院在肿瘤一体化建设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医院以"整合肿瘤学"为理念,充分发挥多学科协作特色,汇聚院内优质资源共同应对肿瘤这一全身性、慢性疾病。

  该院的肿瘤科作为区域标杆学科,拥有3个病区,与院内10多个重点专科形成"肿瘤+优势学科"交叉网络。科室人才梯队呈现"三高"特点:高级职称占比61%,硕博学历占比95%,22%人员具有欧美顶尖中心留学背景。学科带头人肖莉主任及骨干同时担任CSCO/CACA指南执笔人,兼具国际视野。

  该院肿瘤科与广州、上海知名肿瘤医院保持良好互动,可以与国际顶级机构开展实时远程会诊,还联合厦门大学多个学院推进医工交叉转化,形成了"临床—科研—产业—教学"闭环体系。

  直面患者恐惧:从心理到治疗的整体关怀

  "老百姓确诊肿瘤后,会感到极度恐惧,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疾病诊断,更意味着他的社会角色和家庭关系将从这一刻起发生微妙而深刻的变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张俊教授在大会上如是说。他指出,这种恐惧不仅源于以生死为中间指标的疾病结局,更来自对传统治疗过程痛苦经历的认知。

  张俊教授提出,当前肿瘤诊疗领域正朝着三个核心方向革新:首先是早诊早治,通过关口前移实现从治疗疾病向健康管理转变;其次是创新疗法的广泛应用,采用更精准、更符合生理特征的细胞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替代传统化疗;第三是强化多学科团队协作(MDT),实现精准决策的同时注重症状控制和支持治疗。以上方面,厦大中山肖莉主任团队做得很好。

  前沿技术驱动精准医疗体系构建

  在精准诊断层面,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科广泛应用下一代基因测序和液体活检进行无创动态监控,并成功建立多种肿瘤来源的类器官药敏筛选平台。在治疗技术层面,肿瘤科形成"局部介入"与"系统治疗"相结合的全方位格局。目前,科室成熟开展介入微创技术,同时引入新型靶向药物治疗,并应用肠道粪菌移植技术,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增强免疫治疗应答。

  通过多学科协作、前沿技术应用和全程化管理,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正推动癌症诊疗从"通用"向"个体化"的深刻变革。如在晚期胃癌转化治疗中,该院肿瘤多学科团队通过免疫联合强化化疗、精细外科手术及MRD指导维持治疗的综合技术,成功将"不可手术"转为"治愈可能"。

  未来展望:规划建设临床肿瘤转化医学中心

  尹震宇院长表示,未来医院将继续横向整合院内资源,纵向联动国内外顶级中心。医院正规划利用综合大楼搬迁后的空间,建设一座专门的"临床肿瘤转化医学中心",全方位推进肿瘤在防控、筛查、诊疗、康复及研究方面的一体化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