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文化特派员“搭桥”:顺昌县来布村借“竹下经济”走好乡村振兴路

  中新网福建新闻8月19日电(记者 张丽君)“一亩竹林两份收,竹子底下藏‘金窝’!”顺昌县大干镇来布村村民听着专家的介绍,看着平整的竹林,喜上眉梢。

  顺昌县首批文化特派员林玲为来布村牵线搭桥,邀请福建省农科院食用菌所专家林戎斌前来考察千亩竹林资源。
顺昌县首批文化特派员林玲为来布村牵线搭桥,邀请福建省农科院食用菌所专家林戎斌前来考察千亩竹林资源。

  8月中上旬,顺昌县首批文化特派员林玲为来布村牵线搭桥,邀请福建省农科院食用菌所专家林戎斌前来考察千亩竹林资源。林戎斌长期致力于食用菌技术研发与推广,在闽宁协作中推动宁夏菌菇产业发展成效显著。此次考察后,他鼓励当地大力发展“竹下经济”,让闲置的竹林空间变身增收“宝地”。

  顺昌县首批文化特派员林玲为来布村牵线搭桥,邀请福建省农科院食用菌所专家林戎斌前来顺昌来布村考察。
顺昌县首批文化特派员林玲为来布村牵线搭桥,邀请福建省农科院食用菌所专家林戎斌前来顺昌来布村考察。

  来布村虽拥有得天独厚的竹林资源,但传统经营模式单一,村民仅靠卖竹材、采鲜笋获得微薄收入。文化特派员林玲驻村后,与福建省农科院专家多次深入沟通。专家结合当地气候、土壤特点,提出“以竹为主、林下多元”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推广竹下套种模式。

  考察现场。
考察现场。

  经过初步研究,村里计划于9月开展试种,引入耐阴作物,形成“上层竹子保生态、下层作物创收益”的立体种植格局。林玲表示:“要让知识改变乡村发展模式,让‘一根竹子’延伸出更长的产业链,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目前,首批2亩试点竹林已在筹备中。据测算,仅竹下种植雪莲菇,就能为农户带来每平方米150多元的收益,加上竹子本身的收益,综合效益比传统模式提升3倍以上。

  “竹下经济”将让村民腰包鼓起,更让竹林生态得到改善。套种作物形成的良性生态循环,提升了竹林土壤肥力,让小径竹生长得更加旺盛,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