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福州市妇联“家庭教育进企业”再添新篇 助力职工家庭“双平衡”

  中新网福建新闻8月18日电 近日,福州市妇联“家庭教育进企业”第70场公益讲座在中信银行福州分行成功举办。“福爸福妈福娃共成长”家庭教育公益讲座“五进”自启动以来,已在国有企业、非公企业、“三新领域”等广泛开展,累计服务企业职工家庭超3000户,探索出一条“家校社企”协同育人的福州路径。

  今年以来,市妇联始终将解决职工家庭教育痛点作为工作导向,坚持“家长需求在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针对金融行业职工普遍反映的“工作节奏快、亲子陪伴时间有限、孩子学习动力不足”等突出问题,本次活动特别邀请福建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林高龙老师,量身定制《提升孩子学习动力的关键法则》专题讲座,以精准化、差异化服务回应职工实际需求,推动家庭教育服务从“普惠覆盖”向“精准滴灌”深化。

  聚焦行业特性 破解金融职工育儿难题

  讲座现场,林高龙老师结合金融行业职工工作强度大、陪伴碎片化的职业特点,深入剖析了孩子学习动力不足的四大阻力来源——过多的期待、比较、安排和干扰,并针对性提出“避免教育乏力”的核心方法:引导家长多关注孩子的优势,全面客观看待孩子品质,统一家庭教育观念,避免“过度干预”挫伤学习积极性。

  针对“如何提升学习动力”这一核心诉求,林老师系统阐释了“幸福感、价值感、方向感、获得感”四大关键要素,强调要通过爱的滋养与持续肯定,建立稳定的亲子情感联结,帮助孩子明晰学习的意义。例如,通过日常小事给予具体化鼓励,而非空泛夸奖;通过设定“小目标阶梯”,让孩子在达成目标中获得成就感,逐步激发内驱力。

  “这些方法特别贴合我们的工作节奏。”一位参与讲座的银行职工说,“老师提到的‘碎片化陪伴也能传递爱’让我很受启发,以后会更注重用具体行动代替单纯说教。”中信银行福州分行工会负责人介绍:“这是我们首次与市妇联合作开展家庭教育专场活动,职工反馈‘行业定制+专家指导’的模式非常实用,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提供了可操作的工具。”

  文化赋能传承 以传统智慧点亮现代家教

  讲座中,林高龙老师创新性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相融合。他从《说文解字》“学,觉悟也”的经典阐释出发,结合金融从业者熟悉的“目标管理”“长短结合”“因时而变”等专业思维,提出“教育如同资产配置,需讲究组合优化与动态平衡”的生动比喻——“教育投资要算大账、看长远”,既要关注短期成绩,更要注重孩子品格、习惯等长期能力的培养。

  这一观点引发在场职工尤其是风险管理师群体的深度共鸣。“原来教育孩子和做风险评估一样,不能只盯着眼前分数,而要关注整体‘抗风险能力’。”一位职工感慨道。现场还通过案例分享,引导家长将金融领域的“压力测试”思维迁移到子女教育中——通过设置适当挑战,如鼓励孩子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帮助孩子在克服困难中提升抗挫力;用“目标分解法”制定学习计划,如同制定理财规划般分阶段推进,让抽象的教育目标更具体可感。

  闭环机制护航 长效服务再升级

  经过70场“福爸福妈福娃共成长”家庭教育公益讲座进企业实践探索,福州市妇联已形成“调研-定制-实施-反馈-优化”的全流程闭环服务机制:活动前通过问卷精准摸排职工需求(如不同行业职工关注的学习动力、网络使用、情绪管理等差异化问题),活动中设置互动答疑环节现场解决问题,活动后建立跟踪服务群持续提供指导,确保服务实效“不打折”。

  “助力职工实现工作与家庭的‘双平衡’,是妇联服务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抓手。”市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重点推进三项长效工作:一是建立“企业点单、妇联派单、专家接单”的动态响应机制,根据企业行业特性与职工需求灵活调整课程内容;二是完善“数字家长学校”线上平台,上线短视频课程、直播讲座等资源,破解职工“工学矛盾”;三是培育企业内部家庭教育骨干,通过“专家带骨干、骨干带群众”的辐射模式,让更多职工家庭享受到“家门口”的优质指导,为福州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注入温暖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