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如春雨,润泽法治沃土;司法若明灯,照亮文明征程。2025年来,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人民法院将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提升队伍素质、促进司法为民的重要抓手,创新打造“理论铸魂、文化润心、节点赋能、志愿践行”四大工程,让文明之花与法治光辉交相辉映,为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注入强劲精神动力。
理论铸魂固根本,思想领航谱新篇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南安法院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创新构建"三维立体化"学习体系,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打造“南法讲堂”,认真学习贯彻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司法审判业务、政务服务礼仪等邀请专家授课;开设“夜学研讨”,利用好每周二、四“八小时外”政治理论学习时间,以庭室、党支部为单位,自行组织研讨交流;搭建“指尖微课”平台,依托“网络干部学院”“学习强国”“南法公众号”等载体,拓展学习方式时间,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全面提升法院干警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进一步筑牢“两个确立”思想根基,增强“两个维护”政治自觉,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大局、司法为民的实际行动。
文化传承润法心,精神文明扬正气
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南安法院立足司法职能,每季度开展“我们的节日”“网络中国节”等文化传承活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时代光彩。
2025年1月,该院组织“廉韵南法 寓廉于联”活动,将法治文化、廉洁文化与传统文化巧妙融合,并结合家教家风家训建设,于春节前给全院干警送出一封家书,共邀守信守纪、勤俭节约,用亲情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月清明节期间,组织干警前往南安革命烈士纪念碑等地开展清明祭扫活动,赴革命烈士陵园重温入党誓词,进一步传承祭扫传统、弘扬英烈精神、赓续红色血脉;5月端午前夕,举办“我们的节日·端午”活动,结合精神文明建设要求及端午传统文化,对“文明用餐”理念进行宣传,引导干警厉行节约,反对铺张,引导“文明用餐”新风尚……通过这些活动,南安法院让传统文化与法治、廉洁、文明理念深度融合,既传承了文化基因,又播撒了法治种子。
节点普法提质效,精准服务惠民生
重要时间节点是开展法治宣传的“黄金期”。南安法院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紧扣“3·8妇女节”“3·22世界水日”“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关键节点,创新开展“节日普法”活动。
妇女节期间,南安法院组织“妇女微家”茶话会,邀请各级妇联主席、人大代表等参加,就如何促进家庭和谐,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普及率进行商讨;世界水日之际,与南安市河长制办公室,市水利局等部门在九日山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在景区内设立法律咨询站,现场解答节水护水环保法律问题;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当天,南安法院联合南安市委国安办等单位到闽南科技学院开展现场宣传活动,通过讲述间谍利用高校学生获取科研情报、文化资料等的案例,向在校师生诠释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此外,该院还创新普法形式,打造“沉浸式”法治体验,在商圈进行“平安南安”文艺汇演活动,由干警自编自改反诈歌曲;在院部组织“与法‘童’行,梦想启航”开放日暨法治研学活动,50名南安小记者走进法院;在红领巾法庭开展“小小法官”体验日,让学生穿上法袍模拟庭审;通过多维多元多样的普法宣教活动,进一步推动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成为群众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志愿服务促践行,文明创建树新风
《福建省志愿服务条例》实施以来,南安法院围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等工作部署,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广泛动员南法志愿服务队开展科教普法、助力法治乡村建设、植树护林等志愿服务,积极营造人人关心、参与、支持志愿服务活动的浓厚氛围。
发扬南安人“乐善好施”精神,鼓励干警走进乡村开展帮扶、慰问等志愿服务;弘扬“绿色环保”美德,干警分散全域开展植树添绿活动;倡导“文明出行”“文明旅游”,组织干警担任“文明旅游监督员”,在九日山景区设立法律咨询服务站,及时化解旅游纠纷。
与此同时,结合“党建+”邻里中心公共法律示范点建设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建设,南法志愿服务队根据“一心八星”矩阵,通过驻点工作室普法、社区定点普法等,大力倡导文明理念,发起“崇尚文明节俭 弘扬时代新风”倡议,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走村入户发放《移风易俗承诺书》,引导群众自觉抵制厚葬薄养、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不良习俗,推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新风尚日益深入人心,让文明新风吹入千家万户。
文明硕果,盈枝可期。南安法院将以更实举措践行司法为民宗旨,以更高标准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让文明之光照亮法治征程,用司法之力护航美好生活,助力擦亮“文明南安”品牌。(供稿来源:南安法院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