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7月13日电(叶艺琳)7月11日,国家县域慢病管理中心建设赋能项目参访活动在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举行,来自全国13个省份的31家医疗机构代表齐聚一堂,交流慢性病防治经验。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首席专家王临虹教授现场解读《县域慢病管理中心总体方案与评价标准(2025版)》,为基层慢病管理提供最新指引。
王临虹教授介绍,2025版方案在慢病管理中心五大总体框架基础上,优化精简了评估指标体系,更加注重慢病管理中心的实施操作,强化区域协同管理机制和信息化支撑,重点提升了慢性病管理能力在评估体系中的占比,凸显了加强临床专科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以及“以患者为中心”的核心导向,依托信息化平台实现6大慢病预防、筛查、诊疗、随访、转诊全流程闭环管理。
作为全国慢病管理示范医院,清流县总医院分享了慢病管理“345模式”实践经验:通过县乡村三级网络联动,专科医师、全科医师等“四师”共管,结合分级、分类等“五分细管”机制。
2024年,清流县人均预期寿命达84.25岁,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显著提升,实现“两升一降”(健康素养、预期寿命上升,并发症下降),其创新的“基础+标准”双层服务包,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和经济能力,为患者提供检查减免、绿色就诊通道等差异化服务,形成了“政策驱动+技术赋能+服务创新+绩效保障”的可持续、可复制的县域慢病管理新模式。

参访中,清流县展示的慢病管理系统成为焦点。该系统实现全县11.6万常住人口中15%的患者注册覆盖,通过红、黄、绿三色分级管理,精准匹配医疗资源。此次活动通过政策解读、经验分享与实地观摩,为县域慢病管理搭建了交流平台。参会专家表示,参访结束后将进一步整合医疗资源,强化科技赋能,让“清流经验”可复制、能推广,为健康中国建设筑牢基层防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