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7月9日电(吴欣潞 陈梓楠 陈美玉)为追寻先辈足迹,汲取奋进力量,7月3日,由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李红梅、陈美玉老师带队的“铭‘纪’于心•循迹红色交通线”实践队深入龙岩市永定区,探访被誉为“中央红色交通线入闽第一站”的伯公凹交通站旧址,循迹这条用生命铺设的隐秘而伟大的中央红色交通线。
伯公凹,这个深藏于闽粤交界山坳中的小村落,曾是维系中央苏区与外界联络的关键枢纽,被党史专家称为“中华苏维埃的血脉”。实践队成员怀着崇敬之心踏上这片浸润着忠诚与信念的红色土地。在伯公凹交通站旧址,队员们凝神聆听那段用生命守护信仰的悲壮历史——“一盏灯”照亮革命前路,“三块银元”见证军民鱼水,“七位烈士”满门忠魂慷慨赴义。讲解员的深情讲述,让跨越时空的信仰之光穿透岁月,直抵人心。
立于中央红色交通线伯公凹闽粤交界处,队员们久久凝望那盏穿越历史的“伯公灯”。指导老师陈美玉现场讲授主题微党课,揭示伯公灯的三重光芒:伯公凹那一盏灯,照亮客家人筚路蓝缕的南迁之路,也照亮了红色交通线突破封锁的前进之路,更是照亮了革命烈士魂归故里的回家之路。这盏灯,是闽西大地为革命燃烧不灭的赤诚火焰。
实践队创新形式,在伯公凹交通站旧址录制“行走的微团课”。镜头前,青年学子结合见闻感悟,讲述交通线上惊心动魄的守护故事,阐释“红色血脉”工程的战略价值,将红色地标转化为生动的思政课堂。随后,队员们踏上当年交通员转移的秘密小径,以脚步丈量信仰的里程,崎岖山路化作体悟初心的沉浸式教材。
“重走的是路线,传承的是血脉。”指导老师陈美玉总结道,“伯公凹的灯与路,映照出革命先辈的忠诚与担当。青年学子当铭记,新时代的‘红色交通线’,需由我们用奋斗去接续、用青春去守护。”此次实践以脚步探寻、以心灵倾听,为青年学子注入澎湃的红色动能,激励实践队每一个成员循着先辈足迹,在新时代征程中点亮属于自己的信仰之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