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南平税务:税助发展向“绿”而行

  中新网福建新闻7月8日电(谢文婷)近年来,南平市税务部门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聚焦产业绿色化发展需求,在精准落实税费优惠政策与持续优化税费服务中双向发力,切实将税费红利转化为生态保护与产业升级的“绿色动能”。

  走进龙美创新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光伏设施大棚,1.73万平方米的光伏发电板整齐排列,正在持续为企业输送绿色清洁能源。

  “这是福建华电南平建阳龙竹科技集团公司20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一期工程,自2024年10月并网以来,已累计发电313万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耗930吨,减排二氧化碳3000吨。”华电(厦门)新能源有限公司建阳分公司负责人邱建东介绍,企业通过“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既实现一部分生产用电自给,又以清洁能源反哺区域电网。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建阳区税务部门针对光伏项目设备投入大、技术研发密集等特点,同步提供政策解读服务,为企业厘清政策要点。

  “2023年以来,公司享受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政策优惠金额132万元,为项目建成并网提供了资金保障。”企业财务负责人沈浩辰说。

  在南平邵武,当地竹企竞跑“以竹代塑”赛道,推动竹产业向精深加工转型。其中,福建味家竹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转型轨迹尤为亮眼。

  “每年超营收5%的研发投入,让我们突破了竹材防霉阻燃等多项核心技术。”谈及“以竹代塑”的实践,董事长钭祖军介绍到打开订单系统展示:“这些发往各地的竹纤维餐具,年替代塑料量超过500吨,目前全球100多个国家都在用我们的产品。”

  据了解,邵武市税务局紧扣味家竹科技“公司+农户”产业化模式与跨境业务特征,构建“一户一策”精准服务体系,动态更新涵盖竹基新材料研发、全自动生产线运营、海外仓储布局的“绿色发展档案”,量身定制政策落实清单,助力其将政策红利转化为技术创新与产业拓展的内生动力。

  “仅2024年企业就享受各类税费优惠超70万元,这些资金被直接投入到“以竹代塑”技术迭代和产业链延伸中。”企业财务负责人魏贵珍说。目前,企业已辐射带动5省、10万竹农增收,切实体现了绿色发展对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

  位于浦城县工业园区的福建庆浦物资再生利用有限公司,在绿色税制作用下,持续转变生产发展模式。作为一家专注于废农膜、废塑料回收加工的企业,庆浦每年要处理1万吨废塑料。浦城县税务局针对性推送资源综合利用有关政策,通过绿色税制正向激励企业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引导企业加快绿色工艺革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及环保设施升级。

  2025年,福建庆浦物资再生利用有限公司累计享受税费减免305万元。“我们将减免款项全部投入生产设备更新中,在引入先进的消毒、粉碎、清洗、造粒一体化设备后,有效减少了传统填埋焚烧废料带来的污染,降低了生产环节30%的碳排放量,提升了市场竞争力。”企业财务负责人艾君表示。

  “我们将继续紧扣‘双碳’目标,以更精准的政策辅导和更便捷的服务体验助力企业绿色转型,让税收杠杆更好赋能生态保护与产业升级,为区域绿色发展贡献税务力量。”南平市税务部门相关负责人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