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7月4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陈梦婕 文/图)
日前,瑞士画家简用添(Philippe Caretti)的画展“盛放如斯”在福州举行。在福州,简用添有哪些美好的经历,获得了什么灵感?他对福州的艺术氛围营造有何建议?如果以色彩来描绘一座城市的性格特质,在他眼中,福州又是什么颜色?

“盛放如斯”画展的英文名叫“The Poetry of Colors”,吸引了大量观众前来观展。与传统绘画不同,简用添选择了一种特殊的工具——针筒进行创作。他于针筒内注入悉心调配的颜料,通过按压针筒把颜料洒滴在画布上,幻化成各种线条、漩涡、斑点或图案。简用添说,这种行动绘画即兴而自由,所有难以预估的瞬间恰如人生中的种种奇缘,对艺术家而言则是无比兴奋且极具挑战性的过程。

这是简用添第二次来福州,距离上一次已有20年之久。“福州变化太大了,唯一不变的还是浓浓的人情味,以及对外国人的友好和热情。”到福州第二天,简用添就从酒店带了个粉绿色气球去逛三坊七巷。遇见个小女孩,简用添把气球递给她,小女孩和妈妈很高兴地接受了。在小巷散步,还有热心人给他递上一杯茶,那是一种独特的木质香,让人久久难忘。这不禁让简用添想起在上海时,中国邻居给他送来大虾,他则买了40杯冰激凌送给大家。“中国人慷慨﹑乐观,到哪里都是这样。”

行走在有着千年历史的三坊七巷间,白墙乌瓦环绕,仿佛置身于一幅淡雅的水墨画中。简用添觉得,这里的人们散发着一种温暖和宁静的韧性,日常生活既传统又开放。因此,水墨色是他对福州的第一印象。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瑞士人,简用添成长于一种重视精确性、纪律性及推崇简约之美的文化环境中——这些特质反映在他30年的酒店高管生涯中,服务的对象包括文华东方和香格里拉等国际知名企业。同时,瑞士文化还赋予了他对细节的极致关注,这也体现在他的艺术创作中。
这次来福州,简用添还走访了鼓山、烟台山等地。他注意到,鼓山绵延起伏的山峦间,涌泉寺如守护者般坐落其间,庙宇大殿的屋顶发出金色的光芒。烟台山中西合璧的建筑诉说着层层叠叠的过往,教堂尖顶上洒着落日余晖,就连餐桌上的福州名菜佛跳墙、荔枝肉也都是金灿灿的……小住几日后,在简用添眼中,福州城已被玛瑙金所包裹,那也是福州寿山石雕的色泽。他打算在未来的抽象作品中尝试使用浓郁的橙色和大地色系来表现福州,生机勃勃又温润如玉。
此前长期的国际酒店工作经验让简用添接触到了多元文化。他在亚洲生活了20多年,尤其是中国的经历进一步加深了他对东方美学和哲学的理解,并将“天人合一”等理念融入创作之中。他曾应邀参与北京诺金酒店的内饰设计,灵感便源自明代优雅、简洁的审美风格。此次“盛放如斯”画展展出的抽象作品《东·西》,传递的就是东西方交融、天下大同的理念。
此行,由芬兰建筑大师佩卡·萨米宁主持设计的福州海峡文化艺术中心也让简用添惊喜不已,它如五片茉莉花瓣舒展于闽江之畔。“最棒的是,这座纯白色的建筑盛放在一片绿荫之中。”简用添说,福州满目葱翠,沿着天际步道福道一路往上走,从高处俯瞰,福州就像是一块绿翡翠,纯净无瑕,让人陶醉。
“何不在绿意盎然的福道上打造一个露天画廊呢?”简用添建议,邀请全球的创作者与福州的艺术家们一起来创作,游客也可以在公共画布上添加自己的笔触,留下共同的色彩印记。“福建自古就是一个富有海洋精神的地方,这次,我还画下了泉州、平潭等地的海上日落,试图呈现出一种丰富的和谐之美,正如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融、激荡,激起艺术家无限的灵感。”简用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