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后,天气日渐炎热,银耳生产转入淡季,寿宁县大安乡水洋村“一户一车间”食用菌生产基地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只见朵朵银耳在智慧菇棚里生长着,几乎不受外界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

“智慧菇棚加装了自动化设备,控温、控湿、通风都可自动调节。生长环境稳定了,出产的银耳品质有了保证。”水洋村村民陈青兰在食用菌生产基地边务工边学习食用菌栽培管理技术,如今已是熟练工了。
寿宁是闽东食用菌产业发源地之一。近年来,该县将有机珍稀食用菌产业纳入“1+4”特色主导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引进一期总投资6.38亿元的中国(下党)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建成下党、水洋、坝头、溪源4个生产基地,打造有机珍稀食用菌全产业链。
水洋村“一户一车间”食用菌生产基地占地约27亩,拥有银耳、红托竹荪标准生产车间56间,配套建设初加工车间、烘干车间和冷库。村民可通过管理、承包、劳动力入股等方式参与菌菇生产,拓展增收渠道。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水洋村距寿宁城关约7公里,地处大安乡富硒富锌土壤核心区,加上气候凉爽、生态优良,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具有得天独厚条件。
2014年以来,水洋村以村企共建模式,引进福建秾芳园林发展有限公司,打造千亩樱花基地,种植6个新品种、30万株樱花树,并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云上花田旅游景区,每年吸引游客约20万人次。
盛夏时节,拥有好山好水好空气的水洋村成了周边游客首选避暑胜地。“樱花经济”为村民带来土地租金收入、就近务工机会,也带动民宿、农家乐等产业发展。此前,“新农人”郑冬梅在江苏打拼,获悉家乡旅游业兴起后,便返乡开办“樱花山庄”“山涧客栈”。
近几年,水洋村采取“整村推进、连贯周边”的方式,流转民房打造民宿6家、农家乐2家,有力承接旅游旺季需求。
以花引客,以林招商。宁德展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吴鸿弟瞅准水洋村林下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黄精全产业链项目,一期计划投资3000万元,建设种植基地1000亩、育苗基地500亩。
“种植黄精效益高,还可制成黄精茶、果脯等精深加工产品,以‘公司+合作社+基地+林农’联农带农模式,辐射带动周边农户融入黄精产业链,共享发展红利。”吴鸿弟说。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一花一宿一菌一林”让水洋村乡村振兴之路走得更加稳健,村党支部书记陈阿建说:“下一步,要把产业发展好,吸引更多‘新农人’回村创业就业,共同建设家园。”(闽东日报记者 龚键荣 见习记者 周士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