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闽侯法院青口法庭分级防控驱动劳动争议集成治理

  中新网福建新闻5月17日电 闽侯法院青口法庭位于中国东南(福建)汽车城的核心区域,辖区聚集了“东南”“奔驰”等整车企业和汽配销售、新材料等产业。2024年规上企业208家,产值716.4亿元,产业工人近8万人。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新型制造业等新质生产力产业链高速发展,青口法庭聚焦辖区劳动争议纠纷,构建分级防控机制,探索“法庭指导+行业调解”模式,实现“监测预防、联动解纷、分类修复”全闭环集成治理,大部分纠纷在诉前化解,荣获福州市“五一先锋号”。2022年以来,劳动争议占诉讼案件比例从20.04%逐年下降到11.73%,调撤率从58%逐年提升到73.33%,2024年调解率居福州全市法庭第一,劳动争议案件零赴省、进京访。

  构建分级防控,夯实行业调解

  一级预防司法数助,联合辖区综治中心和工会、企业办等部门,围绕用工制度、社保漏缴、合同管理、规章制定等8类风险点开展定向监测,依托司法大数据等应用平台与行业经营数据交叉比对,针对低风险企业制定《劳动用工法律风险防范指引》,累计发出风险提示105份,协助10家企业完善薪酬制度,从源头上降低涉劳动争议诉讼发生率。

  二级调处示范指,成立职工权益保障法官工作室,由2名法官、3名法官助理担任法律特派员,针对工资核算、劳动合同、考勤记录等高频争议开发标准化调解模板,制定《劳动争议调解要素清单》15类,促推“简程序不减权利”。运用“示范调解+类案指引”,调解平均用时22.31天,高质效维护用工双方合法权益。

  三级化解事了人和,落实“有信必复”,坚持“接信必登、接诉即答”,明确首办责任人1日内响应、5日内协调、10日内督办,办复群众来信来访38件次。落实信访台账动态管理,对重复信访、越级信访实施分级标注,实行“属地+属事”双线包保,联动化解涉众型欠薪纠纷6批123人次,上诉率每年平均下降12.22%,有力保障和谐劳动关系。

  实行分工协同,打造共治生态

  做实纠纷联调,与辖区司法所建立“一庭一所”诉调联动机制,整合行政、行业、人民调解力量,聘请40名“法律明白人”为调解员,开展行业调解业务培训23场次。

  落实治理联动、打造“法庭+工会”联动模式,共同签署《关于协同推进劳动领域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意见》,召开联席会议、互相通报情况、共同疏理问题、总结研究对策,指导修订行业劳动合同范本,辖区内99%以上企业未发生劳动争议诉讼。

  夯实就地联处、在东南汽车城人力资源产业园设立“劳动争议巡回法庭”,实现劳动争议即时响应、就地化解,38.15%的纠纷在10天内完成调解。推进“裁审衔接”,发挥仲裁前置优势,协调会商案件48件,促进加班费、劳动关系确认等适用法律统一。

  推进分类修复,加强闭环治理

  推行信用修复,对主动履行判决的企业,会同执行局做好企业信用修复,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健全“先行调解+督促履行”办案模式,依托法庭诉讼服务中心做到“应督尽督”,民事裁判申请执行率为27.17%,仅为全省均值的50.62%。

  深化案后回访,建立涉诉企业信用体检制度,不定期开展法治体检活动。针对辖区内劳动密集型涉诉企业,以判后回访为纽带,修复劳资关系。联合汽配协会、执行部门跟踪回访判后履行情况65件,协助解决问题42个。

  营造法治环境,采取“大水漫溉+精准滴灌”普法方式,发布典型案例10个,开展以案释法、法律咨询、摆摊普法、新媒体普法等漫溉式法治宣传活动48场次。对重点纠纷、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开展针对性滴灌送法进企业、进协会、进机关等活动39场次,为促进基层治理营造浓厚法治氛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