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全国广电融媒体总编记者走进南平 点赞“诗画浦城”

  中新网福建新闻5月14日电 5月11日,“大潮争先看东南——广电融媒体总编记者福建采访行”走进福建南平市浦城县,记录浦城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挖掘优质文旅资源,绘就文旅融合发展新篇章。

  寻历史足迹 千年古县焕新颜

  在福建考古界,素有“地上文物看泉州,地下文物看浦城”之说。

  浦城地居闽、浙、赣三省要冲,溪山环合、气候宜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福建首批置县的五县之一。经历五千多年岁月的沉浮,这片绮山丽水,浸润华夏文化之灵气,孕育出八闽大地最古老的文明。

  在浦城县博物馆,采访团了解了千年古县的发展历程,浦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文物“纵不断代、横无缺项”。

  这里曾出土了多个“福建第一”:“福建第一壁”“福建第一盘”“福建第一剑”“福建第一尊”“福建第一杯”等。

  浦城县博物馆馆长吴卫华告诉采访团,猫耳山商代窑群被评为200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被称为“中国龙窑鼻祖”。

  浦城县博物馆馆长吴卫华接受采访团记者采访。
浦城县博物馆馆长吴卫华接受采访团记者采访。

  浦城管九土墩墓群被评为200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填补了我国南方地区土墩墓分布区域的空白,它对研究福建、浙江两地吴越文化遗存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宋朝人对美学的极致追求,在“薄如纸、青如天、明如镜、声如磬”的浦城大口窑青白瓷中得到体现。

  浦城的青白瓷,更是当年火爆海外的中国潮牌。不仅仅是瓷器,更是古人的“神仙黑科技”,胎质细腻得像是开了十级美颜,釉色青中泛白,白里透青,仿佛把月光和湖水封印在了器皿里。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浦城深厚的历史文化沃土培植了一批又一批精英俊杰。

  采访团了解到,历史上浦城出了4个状元、8个宰相、280个进士。

  “西昆体”诗派鼻祖杨亿、能臣大儒真德秀、闽派古琴创始人祝凤喈、力压苏轼曾巩的千年第一榜状元章衡,他们都是浦城人。

  现在,浦城更将诗词文化嵌入城市建设,融入大众生活,擦亮“中华诗词之乡”文化名片。

  博物馆还通过裸眼3D数字展,让这里的文物“活”起来,把章衡给“搬”到了雕板上,用上油墨一印,就能让诗词和古人形象跃然于纸上。

  打造新地标 “艺术+”为文旅赋能

  在浦城,从追寻千年古迹到接受美学熏陶,只要过个马路就能实现。

  浦城县博物馆的对面,就是全国县域规模最大、功能齐全的美术馆——浦城美术馆/范迪安美术馆。

  在福建的大山深处,为何会藏着一座与山水共生的现代化美术馆——范迪安美术馆?

  浦城是“梦笔生花”典故的发源地,文脉如溪流滋养着每一寸土地。当艺术大师带着“把美种进乡土”的初心,让玻璃幕墙映照着青砖黛瓦,非遗展览与田间写生对话,答案便在历史与当下的碰撞中浮现出来。

  不是大山需要美术馆,而是文化根脉深处,本就该盛开这样一朵连接古今的艺术之花。

  美术馆副馆长陈玲告诉采访团,开馆以来,美术馆通过举办美术展览、学术讲座、

  公教研学、采风写生等活动,深度整合地方文化、教育、旅游等优势资源,与各地美术馆及高校研究机构建立合作交流机制,引进了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目前,浦城美术馆已接待观众约50万人次、团队近3000个,开展美育活动100多场、实施专题公教活动30多场。

  因为一座馆,奔赴一座城,正成为许多艺术爱好者到浦城旅游的理由。

  美术馆不仅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成为一道亮丽瞩目的人文风景,更形成“艺术+”为文旅融合发展赋能的模式,成为驱动当地文旅融合的新引擎。

  活化与利用 非遗技艺生生不息

  近年来,浦城不仅让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看得见、摸得着,还通过大力支持发展文创产业,让文化事业变成文化产业,带动文旅经济发展。

  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浦城县非遗文创中心,既有非遗文创阅览空间、浦城非遗文化展示馆、非遗大师工作室,也有创意工坊等功能区。

  来自全国广电融媒体的总编和记者在这里看到,国家级非遗浦城剪纸,以独创的艺术设计融入背包、丝巾等生活用品;省级非遗大口窑青白瓷,以茶具、餐具、装饰品等形式被游客“收入囊中”。

  据了解,今年一季度,浦城县非遗文创中心接待量达2万人次。(完)

  采访中,浦城剪纸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周冬梅、闽派古琴市级传承人张昕燕、浦城大口窑青白瓷市级非遗传承人熊文慧亲自为采访团讲解这些非遗技艺的特点、制作技巧、演绎特色等,采访团认真聆听,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

  现场,记者们还通过亲手制作浦城剪纸、浦城青白瓷作品,切身体会传统文化魅力以及手工艺人的匠心与坚守。

  浦城县文化馆长祖碧霞告诉采访团,除引进来外,文化馆还通过开设各类公益培训班、主题公益活动,涵盖剪纸、古琴、陶艺、素描、书法、木偶戏、少儿舞蹈、乐器等12个门类,举办文艺进基层、浦城青白瓷制作技艺师资培训、“浦城派古琴漫谈”讲座等活动,满足群众对艺术的追求。

  采访团记者感叹,这些文化与非遗技艺是浦城这座千年古城沉淀下来的智慧与文明,更是当下“梦笔生花,诗画浦城”文旅事业发展的源泉。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浦城县国内旅游人数37.57万人次,其中,“五一”首日,浦城游客达到6.9万人,同比增长103%。

  未来,浦城将继续以文化为纽带,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与艺术魅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为县域经济注入新动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