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马翠:以创新之火点亮生命之光

  马翠,1985年8月出生,民进会员,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24年7月从哈尔滨医科大学人才引进到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福建省引才“百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医学部函评专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专家。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国际合作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学实验室装备与技术分会委员,中国生理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药理学会生化与分子药理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美国Wisconsin医学院访问学者,担任《Cell Proliferation》《M&TOD》《The Innovation Life》等期刊青年编委;担任《Arteriosclerosis Thrombosis and Vascular Biology》《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等多部国际期刊审稿人。

  主要从事肺动脉高压疾病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与转化工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57篇;发明专利3项;作为负责人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优秀青年基金1项;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成果二等奖、黑龙江省政府及中华医学会自然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等多项科技奖励;荣获哈尔滨市“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和“最美科技工作者”等表彰。

  攻坚克难破解肺动脉高压分子密码

  马翠教授深耕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研究十余载,带领团队构建了“临床问题-基础研究-转化应用”的全链条科研范式。发现部分肺动脉高压患者存在独特的基因超级增强子修饰,由此提出“转录因子-超级增强子-基因启动子”染色质环路互作假说,通过染色质免疫沉淀、单细胞测序与空间转录组技术,首次揭示内皮细胞亚群PURB/circ-Krt4/GLPK信号轴在肺血管重塑中的核心调控作用,相关系列成果发表于中科院一区TOP《Arteriosclerosis Thrombosis and Vascular Biology》《Hypertension》等杂志,申报国家发明专利“NEO2734 在制备治疗肺动脉高压药物中的应用”等3项,为肺动脉高压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药物研发提供潜在靶点。

  这些研究成果得到同行认可,马翠教授也在东方心脏病会议与世界心脏病大会及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等多个国内外学术会议做汇报交流。她说:“人类克服肺动脉高压疾病的征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攀登医学高峰的征程中,我将始终以敬畏之心探索生命奥秘,以创新之火点亮希望之光。”

  厚植沃土 构建多维人才培养生态

  医学研究生培养是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重要引擎,是医学科技创新与临床实践深度融合的核心纽带。作为研究生导师,马翠教授始终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将人才培养视为学科发展的“第一动力”。在肺动脉高压这一国际医学难题的研究中,她深刻认识到,唯有培养兼具创新能力与责任担当的青年人才,才能突破诊疗瓶颈,为患者点燃生命希望。

  在日常繁忙的工作中,马翠教授始终心系研究生科研创新思维与实验方法实践能力的培养,每周定期与研究生共同学习研究领域最新进展,共同讨论课题进展,为学业中的问题答疑解惑,为生活中的困难提供关心和帮助。她积极创新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打破学科壁垒,联合呼吸科、心内科等多领域专家,共同培养学生系统性研究思维;积极拓展学术视野,选派研究生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并多次获奖。近年来,作为课题组组长培养研究生60余名,自主培养博士研究生5名,硕士研究生7名;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在《Arteriosclerosis Thrombosis and Vascular Biology》《Hypertension》等期刊发表论文33篇,获国家奖学金7人次,形成覆盖基础研究、药物开发、临床诊疗的完整人才链。作为医学教育工作者,她始终坚信:每一位研究生都是点亮医学未来的星火,培育更多兼具仁心仁术与创新锐气的青年英才,才能让点点星火汇聚成攻克重大疾病的燎原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