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5日,福建省石狮市某服装厂经理林志强(化名)攥着皱巴巴的账本冲进“服装法庭”。厂里几十名工人的工资、春节后采购面料的预付款,全系于购货商拖欠的300多万元货款。“若年前收不到钱,厂子怕是要关门!”他声音沙哑,眼底泛红。
石狮市人民法院了解情况后开通绿色通道并当天立案,后联系某购货方,提出合理调解方案。从立案到收到第一笔货款,用时仅15天。除夕当日,承办法官开展“案后回访”,致电林志强了解调解协议履行情况时,林志强激动地表示:“已经收到两笔货款130万元了,工人的工资发了,终于可以安心过个好年了。”
林志强求助的“服装法庭”,其实是石狮法院立足石狮“服装名城”“商贸之都”的市情,联合当地纺织服装产业联盟设立的“服装产业集群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中心”。该中心的服务对象覆盖纺织服装上下游全产业链的8000余家企业,通过精准普法、全程调解、绿色服务等方式,有力推动了石狮千亿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和创新转型。
“服装产业讲究‘快周转’,链上企业常常因资金面临成长的‘烦恼’,甚至陷入法律困境。”在石狮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林天法看来,“需要法院将司法‘服务链’建在主导产业链上,降低民营企业纠纷解决成本。”
在泉州,像石狮法院这样主动、精准融入当地主导产业发展的做法,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近年来,泉州市两级法院在纺织服装、鞋业、石油化工、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等九大千亿产业集群全覆盖设立调解室、普法点等,为主导产业发展提供了全方位司法服务和保障,形成了“主导产业链+司法服务链”的双链融通模式,让企业发展更安心、更无忧。日前,该做法被福建省发改委评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案例”。
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的土壤,良好的营商环境如同阳光、水和空气,是企业茁壮成长、经济行稳致远的关键。
在优化营商环境的时代浪潮中,石狮法院立足职能定位,积极作为,以司法之力护航企业发展,从健全保障体系、创新服务模式、多元协同共治等多维度持续发力,不断书写着优化营商环境的新篇章。
健全保障体系,筑牢法治基石
在护航企业发展的征程中,石狮法院努力构建完善司法保障体系,围绕企业从设立、成长到成熟等“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精心出台“法治护企”12条措施,为企业发展明确方向、保驾护航。同时,发布知识产权审判白皮书,对知识产权领域的司法实践进行系统梳理与总结,不断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推出涉企法律风险防范指南,帮助企业提前洞悉风险、规避陷阱。
自2024年以来,高效审结涉企纠纷8134件,涉案金额达23.16亿元,以公正高效的审判工作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为企业发展筑牢坚实的法治屏障,让企业在法治的阳光下安心经营、放心发展。
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司法效能
石狮法院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创新司法服务模式,致力于为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诉讼立案团队入驻市综治中心,设立“法商直通”e法庭,搭建起法院与企业之间快速沟通、高效解纷的桥梁;组建“泉诉服”工作团队,延伸司法服务触角,将司法关怀送到企业身边。
通过打造“一热线、一专线、一在线”的直通式司法服务网,为企业提供网上立案、诉讼指引等服务8117次,让企业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优质司法服务。此外,推行“一件事一次办”诉讼服务改革,整合优化76项诉讼事务,实现“一站办理”,为企业提供调解、咨询、立案等服务4766次,极大节省企业诉讼和时间成本,提升司法服务效能,让企业感受到司法的速度与温度。
多元协同共治,凝聚解纷合力
石狮法院深刻认识到,优化营商环境需要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多元共治的良好局面。为此,构建“法院+行业+部门+专家”联动治理模式,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共同参与涉企纠纷化解。
聘任29名营商环境监督员、商事调解员作为企业“娘家人”,深入企业一线,倾听企业诉求,为企业排忧解难;引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特邀调解员,借助他们丰富的社会经验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提升纠纷化解的公信力与权威性。通过多元主体协同合作,成功化解涉企纠纷3853件,有效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石狮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接下来,石狮法院将充分发挥司法审判职能作用,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和更加有力的服务举措,持续深耕优化营商环境这片责任田,以法治之力护航石狮企业行稳致远,助力石狮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石狮法院:蔡怡娜、庄英材、戴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