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遗韵华章——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主题创作特邀展展播徐里

  中新网福建新闻4月25日电 从土石建造抗击匈奴的秦长城、砖石垒起的明长城,到民国画作中的“钢铁长城”,再到全国人民同仇敌忾保家卫国的“血肉长城”,“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精神象征的图腾已存在2000多年。

  长城位于中国北部,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全长约6700公里。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逐渐建成万里长城。汉、明两代曾大规模修筑。如果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总长度超过5万公里,如果把修建长城的砖石土方筑一道1米厚、5米高的大墙,这道墙可以环绕地球一周有余。长城的修建工程浩繁,气势雄伟,与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斗兽场,意大利的比萨斜塔等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长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文化象征,它见证了许多中国历史上的风雨飘摇和心灵伤痛,也激励着中华儿女们在任何历史境遇下都不畏险阻、顽强奋进,更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生死与共的凝聚力体现。古今中外无数艺术家歌咏过长城的雄伟,描绘过长城的壮丽,画家徐里也不止一次画过长城。

徐里《长城》作品。
徐里《长城》作品。

  在这幅《长城》中,徐里选择了绿意盎然的季节,古老蜿蜒的长城串连起了生机勃发的草甸、古树,这是古老文明不断焕发生机的隐喻。画面延伸向远方,长城立于高耸的山巅,延绵不断,直至消失在画面之外;雾海翻腾,远山若隐若现,现、高低错落,更凸显长城的巍峨。

  这幅作品视野开阔辽远,长城的雄伟与山川的壮阔相融合,展现出宏大的气势。画家徐里将西方油画技法与东方美学神韵相融合,摆脱了对长城客观写实的描绘,转向意象性表现。例如,他将中国传统书法用笔强调对刚健和雄浑,转换为油彩笔触的强劲和果敢。画面中描绘山峦、树木等景物的笔法,豪放且富有变化,既勾勒出物体的形态,又传递出一种内在的力量感,让画面具有了超越物象的丰富意涵。

  靳尚谊先生曾说过:徐里在艺术界、美术界,“徐里现象”是很特别的。什么是“徐里现象”呢?徐里长期致力于水墨画和写意油画两种类型的创作,尤其是写意油画,西方油画的材料、技术、语言在徐里的笔下焕新为更适应现当代中国文化审美的画作,正如他在采访中所言,“我近些年的创作,在尝试不同的画种、不同的形式风格,但所有的变化都围绕着不变的主题,即我追求的中国精神、中国境界、东方神韵。”

  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座意象的长城,徐里以写实主义精神为主,把文人山水画的意象与笔墨程式转换运用在油画的创作中,通过书写性笔线,雅致自然的色彩,气势雄大的构图,为河山立传,与历史文明对话,与时代精神共振。“万里长城永不倒”,尤其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以中美关税战为标志的严峻的国际形势下,生机勃发、坚不可摧的长城,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坚韧刚毅、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好体现。

  艺术家简介

  徐里

  书画频道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