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80年前 大田知识青年从军抗日

  中新网福建新闻4月17日电(叶长江 林生钟)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1945年4月15日,大田县知识青年及在大田办学的集美职校青年师生125名,为保家卫国,抵御外辱,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志愿从军参加“青年远征军”,奔赴抗日战场。

  光阴流逝,当年那些满腔热血的爱国知识青年,投笔从戎的故事未曾被遗忘。年初,大田县组织县社科联、档案馆、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大田“第二集美学村”保护与开发工作指挥部等单位,寻访发生在县内各地以及“第二集美学村”的抗战往事。4月10日,笔者走访了相关人员,感受光辉历史。

  大田集美职校师生从军

  1942年,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中国军队配合盟军作战,汽车、通讯等装备器材的使用,要求兵员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当局在四川各大、中学动员了数千名学生志愿参军出国参战,称为青年远征军。1944年,日军攻陷柳州,侵入贵州,危及重庆,在民族存亡关键时刻,国民政府决定征集10万名知识青年组建青年远征军,大田的知识青年在“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号召下踊跃志愿从军。

  1944年11月11日,大田县成立知识青年从军征集委员会。

  “根据‘福建省征委会’报告记录,截至当年12月28日,全省报名从军青年达13472名,龙岩、大田等45个县均超出配额。”大田县档案馆馆员李建忠介绍,福建青年报名应征人数居全国第二位。

  1944年6月5日,大田县各界欢送集美农校学生林光容志愿从军远征全体留影纪念。大田县档案馆 供图
1944年6月5日,大田县各界欢送集美农校学生林光容志愿从军远征全体留影纪念。大田县档案馆 供图

  李建忠长期研究本地历史,他在2016年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烽火炫歌——集美学校抗战内迁办学史》书中发现,其中收入的一张照片,书写“临别前夕影于均溪之畔。卅一、六”字,照片的说明文字为“送别集美学友走上抗日前线”。这是否说明,在1942年6月,内迁大田的集美职校就有学生从军抗日?

  均溪流经大田县城区,是县域最主要的河流;集美高级水产航海、商业、农林3所职业学校为避日军袭扰,于1939年1月迁入大田办学,水产航海学校在均溪塔兜潭开辟海训场供学生训练。

  福建省档案馆馆藏《大田县抗战八年来工作总检讨报告(1946年11月)》显示,1944年10月至1945年4月,大田“从军青年报名人数达150余人之多,因一再复验,合格者仅115名”。另外,“后由沿途各站检验合格入伍者,计10名”。

  应征知识青年入伍前必须经过严格体检和测验。体检项目包括眼力、眼疾、辨色力、听力、耳疾、身长、体重、胸围、精神、言语等23个方面,检测的科目有国文、常识、口试。各县、市进行初检,初检合格人员分别在龙岩、长汀、永安、大田、南平复检站复检。1945年4月15日,福建省从军青年从各集中地分批入赣。

  唐国章等老兵从军回忆

  《大田县志》记载:“本县有120多名知识青年志愿从军,大多是集美职校学生,少数是本县在学的初中生和社会知识青年。应征后,到江西广丰集中入营。抗战胜利后,于民国35年(1946)复员20名。”

  那么,还有105人去哪里了?抗战胜利后,集美职校回原地办学,该校的从军青年按规定复员集美,限于可考的史料,详情不得而知。但他们从军的经历,被大田本地的两位亲历者记录下来。

  “1991年,《大田县志》编纂工作人员卢占呈,采访了曾经报名参加青年军的杜秀锢老人。”大田县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科员杨佳收告诉记者。当时,杜秀锢回忆:“1944年间,全国征召‘十万青年十万军’,名为‘青年志愿军’,应征对象为小学毕业以上学校和社会青年;大田应征人数计120多人,多数是集美职校学生,大田当地不多;应征后在城隍庙集中一个多月,然后到永安再次体检,后经沙县、南平到江西广丰集中入营,入营体检先行复检,不合者仍退回原籍。”杜秀锢因入营体检不合格,被退回。

  1945年3月10日,大田初中师生欢送詹国章学长知识青年从军。大田县档案馆 供图
1945年3月10日,大田初中师生欢送詹国章学长知识青年从军。大田县档案馆 供图

  建设镇和平村人唐国章老人,1945年入伍青年军,1946年任青年军陆军31军208师622团步兵一连二等兵,并于当年5月任预备干部。唐国章出生于1925年,入伍前为县立初中(今大田一中)学生,广元乡中校、三民乡兴孝保国校、汤泉中校教员,县立初中干事等。

  “1945年春季,当局动员知识青年投笔从戎抗战,在职人员可以留职,志愿从军者薪金原单位照发,我瞒着家人报名当兵。”2020年7月,笔者在和平村唐国章家中,采访了这位退休教师、原青年军老兵,已经95岁的老人讲述。

  “上级分配给大田知识青年从军入伍指标为一个中队,分为3个分队,大田初中占了一个分队,其余的是集美职校的师生。”唐国章回忆,他在县立初中核准入伍后,到永安集合,然后经南平,到江西广丰的“青年军集训总队”驻地。路上,担任第3分队代理分队长。

  在集训总队第31中队,中队长的小舅子是司务长,克扣新兵伙食,被大田集美职校学生兵发现。当晚,唐国章等人趁黑把司务长揍了一顿。第二天,把司务长贪污的事情上报,迫使其以生病为由被辞退。

  “1945年8月15日,夜里部队吹哨紧急集合,上级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了,还没来得及上战场的官兵们高兴,敲打脸盆、往空中扔帽子、互相拥抱、组织火把游行,一直到天亮不睡觉。”唐国章说,部队在江西黎川驻训,准备奔赴抗日前线的青年军,开拔福州拟接收台湾。他们住在郊区的老百姓家里,上级要求官兵学讲闽南话,唐国章当了教员。后来,部队接到命令改变任务,北上浙江接受检阅。

  1946年5月,唐国章在湖州经过为期3个月的培训,领取了少尉军衔预备军官证书。6月,青年军解散,人员去留自选,他到嘉兴中学读高中......1949年12月,唐国章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14军40师教导队,至1955年复员回乡。2022年3月,老人去世,享年97岁。

  大田从军主体职校师生

  大田县城区玉田村的大田“第二集美学村”旧址,是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1939年9月至1946年春,集美高级水产航海、商业、农林3所职业学校在此办学。为适应战时需要,师生统一着制式服装,配设军事教员,开设抗战理论课和军事战术课,训练学生的侦查谍报、枪械使用、车马驾骑、单兵战术、捕俘格斗、化妆、游泳等技能。时任福建省教育厅厅长郑贞文视察评价:大田集美师生的战术动作规范、水平高,其军事素质胜过一般的部队,可与正规军校媲美。

  1944年10月,全国兴起的知识青年志愿从军运动,在大田从军主体是集美职校师生。

  1945年4月12日出刊的总第676期《集美周刊》,刊登《商校热烈欢送从军同学》文章。大田县档案馆 供图
1945年4月12日出刊的总第676期《集美周刊》,刊登《商校热烈欢送从军同学》文章。大田县档案馆 供图

  “目前保存下来的《集美周刊》,记载了当时集美商校迎送从军青年的情形。”大田县社科联主席陈世忠、“第二集美学村”旧址志愿服务队讲解员范立洋,多次到厦门、福州等地查找相关资料,他们在1945年4月12日出刊的总第676期《集美周刊》上,查阅到了《商校热烈欢送从军同学》文章。

  “文中写道:大田县知识青年志愿从军,计一百二十余人,商校同学占三分之一强。”陈世忠转述,“出发前数日,该校各组学生高筵饯别各该组从军同学。出发前夕,并由校公宴该校暨农校从军同学。”最后,“从军同学,排列队首,精神饱满,英姿爽飒,一路高唱校歌....。.大队所过,万人空巷,沿途燃放鞭炮,欢呼口号,声激云霄,出南郊数里,青年军乃与欢送者告别,迈上征程”。

  在大田县档案馆馆藏资料中,收藏了“县各界欢送集美农校学生林光容志愿从军远征全体留纪念影”的照片,照片拍摄于1944年6月,欢送者有集美高级农林职业学校校长庄纾、县立初中训育主任范霖生等人。另外,“欢送(詹)国章学长知识青年从军纪念”照片拍摄于1945年3月10日,背景是均溪河畔镇东桥。

  李建忠的研究发现,当时,大田县青年军总领队田应丹是县府军事科长、县知识青年志愿从军征委会副主任;负责县青年军日常管训工作的许怀清与黄征东,均为集美职校的军训教官。查找档案得知,黄征东曾任中国远征军陆军第五军96师286团第一连的连长。

  “可以推测,黄征东的亲身经历,对于集美学生参加远征军,自然有着宣传发动的作用。”李建忠判断,这些人员与集美职校关系密切,集美职校师生在大田从军人数最多与其有一定的关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