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龙岩4月11日讯(本网记者 吴雅艺)在上杭县庐丰畲族乡上坊村的稻田里,一眼望去,刚插下的秧苗根部覆盖着一层全生物降解地膜,看上去田地像穿上了一件“黑大衣”。记者了解到,这是龙岩市在推进绿色农业、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方面采取的一项创新举措,通过使用全生物降解膜,能实现生态与效益双丰收。

“这个膜是全生物可降解的,它的好处是什么呢?控草、节水、保肥。覆膜以后,除草剂就不用打了,水稻的品质会上来。而且覆膜以后,地温会高,可以促进水稻生长,缩短它的生长期。”龙岩市农业农村局生态能源站站长王俊向记者介绍道。
该“黑大衣”采用玉米淀粉等生物基材料精心制成,不仅能在自然环境中完全分解,避免“白色污染”,更在农业生产中展现出显著优势。生物降解膜的覆盖作用不仅限于提升产量,它还能通过提高土壤表层温度,进而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并进一步推动根系的健康成长。这一系列效应导致水稻的叶龄进程得到加速,使得全生育期缩短5至7天。为单季改双季种植模式创造了有利条件,还通过物理阻隔有效抑制杂草生长,每亩可节约除草成本约40元,同时避免了化学药剂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记者了解到,龙岩市上杭县作为2025年全省“水稻覆盖全生物降解膜技术”三个试验点的首站,科研团队将紧密跟踪试验进程,通过对比不同覆膜材料的降解周期、温湿度调控效果及水稻生长数据,不断优化并完善标准化技术规程。项目组表示,若试验成效显著,该技术有望被纳入全省粮食主推技术目录,进而助力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国家战略目标,为福建乃至全国的水稻产业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当地粮农对这一新技术充满了期待。种粮大户黄灵福说,过去依靠打药除草,不仅人工成本高,效果也难以保证,如今有了覆膜技术,不但能省去除草这一烦琐步骤,还能提前播种、扩大再生稻的种植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