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延平法院:融入综治中心 做实纠纷化解

  中新网福建新闻4月9日电(林丽兰 方妍婧 林巧)在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过程中,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紧扣延平区“1+N”溯源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围绕推进“法院+综治中心”基层治理工作模式,以综治中心为枢纽,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

  职能融入,织密“解纷网”

  作为入驻综治中心的职能部门,延平法院始终坚持“如我在诉”的意识,围绕“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工作思路,全力提升矛盾纠纷化解实效。今年4月7日,延平法院在延平区综治中心顺利化解了一起财产损害赔偿纠纷。

  据悉,2024年9月18日,物业公司在日常巡查中发现入户门的对讲机损坏,工作人员即刻报警,经民警现场拍照取证并调取监控后发现系当日凌晨该楼某业主酒醉回家时,造成对讲机设备磕碰损坏。物业公司与该业主就对讲机损害赔偿问题多次协商均无果,甚至协商过程还导致双方矛盾升级。物业公司于今年1月17日将该业主诉至法院,要求赔偿财产损失4360元。

  考虑到双方当事人系物业与业主的特殊关系,双方就该财产损坏产生的纠纷在该小区内还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为修复和维护双方关系,进一步提升业主生活质量和物业服务水平,营造和谐社区氛围,承办法官认为应积极促进该案矛盾纠纷实质化解。在先行电话沟通使双方有初步和解意向后,承办法官与特邀调解员诚邀双方当事人到延平区综治中心进行面对面调解,最终双方误会解开、握手言和,业主当场向物业公司赔偿了800元的财产损失费,物业公司也表示在今后工作中要更注意与业主沟通的方式方法,案件化解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力量融入,架好“连心桥”

  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主力军,延平法院立足司法实际,通过延平区综治中心“一站式”平台,着力提高解纷时效,力求实现“一次性”化解,让人民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

  群众工作无小事,用心化解促和谐。延平法院始终坚持“小案不小办”的工作理念,以“小切口”服务“大民生”。在参与纠纷化解的过程中,延平法院与区综治中心坚持同向发力,充分整合资源优势,汇聚多元解纷力量,做实协同化解。在化解物业纠纷、金融纠纷、劳动争议、邻里关系、婚姻家庭等案件中,有效发挥特邀调解员,以及社会基层调解组织等调解力量,充分结合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切实以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诉求为关切点,进一步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让司法的“文本法”转化更符合人民群众的“内心法”。

  机制融入,筑牢“公正堤”

  作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参与者,近年来,延平法院在全区21个乡镇(街道)成立法官工作站,选派69名法官、法官助理作为平安指导员。为进一步有效推进综治中心建设,延平法院将进一步整合社会职责,充分发挥审判职能,通过主动融入,以“网格化”覆盖+“常态化”入驻,合力推动矛盾纠纷实质化解,一体推动平安延平建设。

  此外,延平法院在融入综治中心建设中,将进一步完善诉讼服务、诉调对接、多元化解机制,将司法服务延伸至基层治理的矛盾,推动人民法庭与区、乡镇社会治理中心的无缝对接,以巡回审判的方式,强化以案释法,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同时,坚持畅通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确保网上立案、文书送达、线上调解等功能与综治中心职能有效结合,以“线上+线下”实现“一窗通办”。

  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延平法院将找准在基层治理中的职能定位,在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的协同治理格局中,明方向、找落点、优举措,做实基层社会治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