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4月8日电 (刘志豪)“闽晋渔6286,船籍港晋江,建造完工日期为2015年8月16日,船舶所有人……”清晨的晋江深沪港,泉州海警局晋江工作站的执法员们在这里对登记在册的船舶进行全面摸底、排查。伏季休渔将至,执法员们通过“一船一档一清单”的形式定点帮扶解难纾困,有力提升了船舶管理质效。
近日,海上执法工作会议在山东青岛召开。会上提出改进海上综合治理意见建议,共同推进法治、平安、生态、美丽海洋建设。近年来,泉州海警局始终坚守海上维权执法一线,践行“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理念宗旨,紧盯民生热点综合施治,深耕“海上枫桥”服务品牌,奏响了一曲新时代海上综合治理交响乐。
智慧执法守民安
依托“智慧云”构建“一区三中心”(执法办案区、研判监督中心、案卷管理中心、涉案财物保管中心)执法规范化体系,推动船舶越界预警、智慧海防等辖区监测系统深度融合,整合打击海域违法采砂执法联动、海洋倾废管理、渔船动态监管等执法信息平台一体化运转……近年来,泉州海警局坚持治管兼顾、打防并举,不断推动海洋事务与新兴科技融合接轨,着力提升执法实践水平,筑牢辖区安全防线。

“经过前期对围头湾石井航道二期工程项目的实地踏查,结合舰艇巡逻和无人机航拍,暂未发现违法行为。”在泉州海警局南安工作站,执法员正通过多元态势感知平台对辖区的海洋工程进行远程巡查。科学设定巡查航线,重点巡查存在海洋工程建设的相关海域,同时充分利用海洋倾废管理系统、船舶动态监控管理平台等辅助性决策系统,第一时间发现并取证建设单位的相关违法线索,为后期案件办理提供有力依据。
这仅是该局“警航+”立体化执法新模式的缩影。泉州地处东南沿海,海岸线541公里,海域面积1.13万平方公里。随着辖区海域面积广、监管难度大等矛盾的日益凸显,科技赋能为海警执法员们增添了“腾飞之翼”。通过打造“远程精准定位+舰艇高效出警”的融合指挥体系,实现了警务战力与监管效能的双提升。
海上枫桥解民忧
“误了这趟渔汛期,少挣的可不止这点工钱。来,握个手!”两名远洋作业渔船船员因为整理渔网时的一句玩笑话引发打架斗殴,险些造成事态升级。执法员经过耐心劝导,讲清利害关系,两人最终解开心结,握手言和。
相比陆地纠纷,海上纠纷取证难、调处难的问题比较突出,泉州海警局将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与贯彻落实共建、共管、共享理念有机融合,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多方参与、多元共治,持续扩大“海上枫桥”品牌效应,打造极具地方特色的闽南渔港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蔡会长,我们的‘海上枫桥’调解室正需要您这样的老同志帮衬呢。”石狮工作站的执法员们盛情邀请祥芝渔港义务救援协会会长蔡富贵“出山”,共同担负祥芝镇渔业纠纷矛盾调处工作。在常住人口6.5万的祥芝镇上,有3万多人从事海洋经济相关工作,渔业年总产值44亿元。渔船一多,意外碰撞、工伤事故、劳资纠纷事件时有发生。执法员们主动邀请像蔡富贵这样有威望、热心肠并且熟悉当地风俗习惯、民意民情的老渔民、老船长加入“海上枫桥”调解室,以法理和情理相结合的方式调解矛盾,一些小过节、小摩擦往往能迎刃而解。
在驻地党政机关的规范指导下,包括公检法、渔业协会、船管站、村委会等在内的社会力量加入了“海上枫桥”调解室,以海警工作站为核心的多元矛盾纠纷化解体系逐步形成。执法员定期对调解室成员进行法律业务培训,调解室成员互相之间交流经验心得,矛盾调处能力得到了共同提高。
全心服务暖民心
“多亏了你们,谢谢啊。”获救的渔民夫妇向海警执法员们挥手告别。今年3月11日,泉州海警局丰泽工作站位泉州湾跨海大桥附近海域成功救助一艘因大雾迷航且船舶动力故障的“夫妻船”。而从公安部门转警到成功实施救援,也仅仅过去了30分钟。

泉州海警局结合辖区海上险情发生规律,联合公安、120应急救援中心、海洋渔业等部门和17支社会救助力量共建“95110”海上救援联勤联动机制,着力打造“网格布警快调度、主动预警快反应、动中接警快到场、高效出警快处置”的“四快”接处警模式,大大提高了海警执法员海上救助的效率,有力保证了渔船民朋友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泉州市丰泽区蟳埔渔村,“有事儿找海警”已经成了大家伙儿的一致共识。“真情为民服务、永葆为民情怀”,这是泉州海警局积极探索新时期海警群众路线给出的答案。执法员们利用执勤间隙,自发前往辖区探望孤巢老人、普及法律知识、协助渔民做好防抗台风准备……他们已经不仅仅是一名海警执法员,也是恶劣天气的预警员、普法宣传的志愿者、困难帮扶的先锋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