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和五千岁的昙石山来一场“带电”连线是一种什么体验?

  中新网福建新闻3月21日电 闽侯----八闽首邑,这里有着福建省唯一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的考古遗址----昙石山遗址,福建的海洋文化从这里开始。

  五千年前,昙石山先民在闽江畔点燃篝火,用陶罐盛装文明的星火;五千年后,闽侯电力人以铁塔为笔、银线为墨,在苍穹下勾勒光的图腾。古老贝丘中深埋的牡蛎壳,与变压器沉稳的低鸣共振,诉说着这片土地从渔猎篝火到万家灯火的文明进阶。

  逐“绿”而行向“绿”而兴

  昙石山地处闽江入海口,这里代表了福建独具特色的海洋文化。这里的先民们“靠海吃海”,孕育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明基因。

  如今的八闽首邑,山清水秀,生态宜居,一幅人与生态和谐共生的画卷正徐徐铺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服务闽侯经济发展中,国网闽侯县供电公司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供电+能效”服务体系建设助力光伏产业蓬勃发展,靠前服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全省首家与物业集团签订充电桩报装合作协议,完善公共充电站规划布局,实现公共充电设施“乡乡覆盖”

  传承千年智慧创新驱动发展

  在昙石山博物馆,一块块陶器残片与渔猎工具无声诉说着古人的生存智慧,今天的闽侯电力人传承着昙石山"劈浪逐光"的基因,将贝丘中层层堆叠的生存智慧,演变为科技创新驱动智慧电网建设的不竭动力。

  一直以来,国网闽侯县供电公司不断创新无人机机场智能巡检预警山火隐患等先进技术,用科技守护电网“生命线”。从磨制石器、骨器印证先民对资源的精细利用,到今天无人机巡检、智慧电表等技术的应用,无不展现闽侯电力人用科技守护万家灯火的现代感,智能电网、数字化服务等创新实践,让闽侯电网更加智能、更加高效。

  光是信仰也是使命

  灰陶塔式壶--昙石山文化遗址的代表器物之一,有“中华第一灯”之美誉,不仅展示了昙石山先民高超的制陶技艺,更反映了他们丰富的精神世界以及对光明的追求。

  人类社会,从追逐光明的脚步中一路走来。“让灯先亮起来”是国家电网人的使命,当台风如上古巨兽般扑向闽江两岸,电力抢修队的橙色身影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最需要的地方。这是闽侯电力人在电力抢修、应急保障中的坚定身影,他们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零距离、心贴心,融入社区治理共建幸福家园、助力乡村振兴绘就发展图景、迎战台风暴雨创造光明速度,这抹身影让昙石山先民刻在陶器上的波浪纹,在每盏亮起的灯里泛起新的涟漪,让“光耀首邑 电靓闽侯”的温情有了具象的色彩。

  高温淬炼磨砺坚韧光芒

  昙石山的陶窑曾烧制出印纹硬陶的坚韧,那些深埋在地下的贝丘堆积层让我们领略了昙石山先民的勇于探索和敢闯敢拼,恰似闽侯电力人深入乡村铺设电网、助力乡村振兴的坚韧足迹,前者沉淀着海洋的馈赠,后者涌动着时代的能量。

  今天的八闽首邑,一批批重大项目建设正酣,一座座新型工业厂房拔地而起,一条条生产线高速运转,这一切,离不开坚实可靠的电网支撑。

  走进东南汽车城,这里汇聚东南、奔驰两家龙头企业,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158家,一个集汽车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奋进奔跑的汽车小镇形象清晰可见。220千伏泽苗输变电工程、110千伏戊辰输变电工程、50项配网改造项目……国网闽侯县供电公司始终坚持“宁让电等发展,不让发展等电”,与这座产业链完整的汽车城同频共振,持续深化与汽车城相关企业的协作,以优质可靠的电力服务和数字化赋能,助力汽车产业链向绿色、智能、高效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前进,用执着与担当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