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下基础的关键之年,做好应急管理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近日召开的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对2025年工作进行谋划部署。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福建应急管理”微信公众号特开设“贯彻落实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一席谈”栏目,邀请我省九市一区应急管理局主要负责同志结合地方实际畅谈2025年工作重点,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强化底线思维
勇于担当作为扎实推进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
▲漳州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
何艳水
2024年,漳州市应急管理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筑牢安全底线,深化“六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推动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完善漳州市防汛防台风指挥平台建设,强化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不断提升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全市安全形势稳定向好。
2025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工作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大安全大应急为目标优化体制机制,加快补齐短板,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漳州新发展格局。
以改革为动力,坚守红线,铁心严防,实施安全生产固本强基工程。安全发展理念上“再深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发展、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和市政府部署要求上来,把安全工作纳入社会全面建设的整体筹划中,不断推动安全生产政策措施落实,以全面建设保证安全,以安全促进全面建设。安全责任落实上“再推进”。督促各行业部门严格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要求,扎实抓好各自行业领域监管工作;生产经营单位严格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大安全投入,完善安全制度,督促一线职工按照生产流程和操作规程生产,真正做到防在前、想在前、做在前,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发生。隐患治理能力上“再提升”。持续开展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非煤矿山、消防、道路运输、渔业船舶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巩固提升专项整治效果和质量;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建档、治理、通报、销号等制度,将隐患当做事故来处理,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持续推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升企业本质安全生产水平。
以改革为动力,凝心聚力,科技赋能,实施防灾减灾提质增效工程。在防灾上做“加法”,推动防灾关口更靠前。扎实推进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切实掌握风险隐患底数,建立自然灾害风险数据库,编制自然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图,提升全市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继续实施高风险地区农村危旧房改造和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健全避难场所建设质量标准和灾后评价体系,完善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关键基础设施设防标准,加强防汛防台风、防洪排涝、森林防灭火、防震减灾等防灾减灾重点工程建设。在减灾上做“减法”,推动减灾基础更牢固。推进城乡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加强整合利用,完善跨部门、跨地域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监测预警机制,构建全市全域覆盖的感知数据采集体系。规范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从指挥调度、协同联动、交流合作、训练演练、培训考核等方面,明确专业和社会应急救援队伍纵向贯通建设管理的主体和要求,着眼建立一支“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的应急救援队伍。在救灾上做“乘法”,推动救灾机制更灵敏。完善自然灾害调查评估论证机制、应急物资储备调拨和协调机制,统筹做好应急救助、过渡期生活救助、旱灾临时生活困难救助、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和因灾倒损民房恢复重建等工作。进一步做好自然灾害保险工作,探索建立灾后保险理赔绿色通道机制。科学开展灾害损失评估,高质量制定灾后恢复重建规划。
以改革为动力,脚踏实地,守正出新,实施管理能力提升行稳致远工程。队伍建设“打基础”。组建多元统合的基层应急管理力量体系,提升队伍聚合力,配强乡镇(街道)应急管理站(办、所)工作力量,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人员、保安员、基层警务人员、医务人员等有相关救援专业知识和经验人员的作用,组建“一专多能、一队多用、专兼职结合”的基层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组织群众自救互救,参与抢险救灾、转移安置人员、维护社会秩序,配合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做好各项保障,协助做好善后处置、物资发放等工作。机制健全“强保障”。形成“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扁平化的应急预案体系,督促各行业领域结合实际情况推行应急处置预案。完善预警“叫应”工作流程,做好地质灾害、山洪灾害、超标洪水、城市内涝等重点部位防范应对工作,围绕基层防汛预案修订、预警“叫应”落实、应急保障措施和先期处置能力等工作,切实增强基层应急处置能力。快速响应“抓关键”。进一步完善应急指挥部体系,推进基层应急指挥部建设,完善党委政府指挥处置突发事件工作机制,确保党委政府应急机制启动后,工作能够迅速开展。建立联战机制,不断提升基层专业化救援力量的同时,积极提升我市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参与应急救援工作的积极性,定期组织包含快速响应环节的应急演练,模拟不同灾害场景,检验和改进应急响应流程,有效提高基层应急救援快速响应能力。要素保障“稳支撑”。建设覆盖全市的固移结合、全程贯通、韧性抗毁的宽窄带通信网络,完善基层固定基站、移动基站及手持终端等设施设备,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指挥通信保障能力。探索建设中型复合翼无人机救援平台,构建快速抵达灾害现场的无人机服务圈,提升大震巨灾及“三断”等极端条件下救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