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莆田仙游钟山镇:“翻身蝶变”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中新网福建新闻2月21日电(苏慧娟)钟山镇地处莆田市仙游县东北部,镇域面积128.7平方公里,下辖16个行政村,总人口3.138万人,其中党员1237人。

  钟山镇始终坚持“以农为先、文旅融合”发展思路,不断壮大钟山水稻、水果、蔬菜、食用菌等农业产业集群,孵化生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农文旅融合产业业态,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形成了可供推广的“钟山经验”。2024年农业产业总产值11.2亿元,先后获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创建单位、省级全域生态旅游小镇、省级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集镇等荣誉称号。

  景之变,一时美变时时美

  钟山镇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打出三套组合拳,补齐短板、打通堵点,力促环境整治见效快、见实效。借力乡建乡创,重点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积极统筹上级及镇级资金5000多万投入乡村建设品质提升,实现花卉种植、草编工艺等业态以庭院经济的形式快速落地,打造“一院一景、一户一韵”的特色风格。用好村规民约,激发自治活力,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村规民约,不断丰富村规民约的内容,让村民在自治中“唱主角”,引导群众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积极参与活动、自我约束行为、养成良好习惯,从洁净自家庭院做起,实现全镇美丽整洁。用活“五个一点”投资模式,引导企业向生产端让利,全力推行村级小规模工程委托代建新模式,灵活采用“包工不包料”、筹工投劳、自愿服务等方式,降低工程成本,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美丽乡村。今年已打造美丽庭院36户,美丽乡村微景观28处,美丽乡村小公园5个,美丽田园3片,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点3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街1条。

  业之变,一业兴带百业兴

  依托高山平原农业特色资源,钟山镇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促进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田园变公园,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整合零散农田,升级传统农业,统一流转耕地打造水稻、油菜田园风光,制作不同主题的水稻画,吸引游客打卡参观;创新开展酵素水稻、水稻减药减肥等试验,让美丽田园更加生态、环保,更具吸引力。民房变客房,用好政策吸引乡亲返乡创业,盘活利用自家闲置房产资源发展民宿产业,打造高标准民宿群落示范片,形成了以特色民宿为中心的多元素融合旅居地,吸引更多新旧村民入住,发展更有活力。产品变商品,以稻米产业为纽带,建立钟米片区党委,实现四村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赢,创新同管理、同规划、同品牌、同包装、同销售的工作机制,探索水稻产业“五位一体”发展模式,产业发展由小农户自产自销转变为产业化团队运营,片区内已孵化“钟米”、“仙禾”两个大米加工基地,实现片区内水稻订单化生产、规范化加工、统一化销售的全产业链生产模式。带动联建村1000余户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收入、保底分红等形式增加收入,为4个村集体每年创收24万元。

  人之变,一机制促全域安

  探索符合山区实际的“135”基层治理工作机制,钟山镇打造“一个中心”、用活“三支队伍”、推行“五有目标”。建设基层治理指挥调度中心,常态化运行“全市一张图”平台,全力推动村级事项高效指挥调度。用好单元长、户长、志愿者队伍,落实钟山镇群防群治队伍14条激励措施,常态化开展优秀单元长评选活动。建设夜话区、网格议事厅、单元议事角等议事区,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逐步实现议事有阵地、治理有机制、激励有办法、矛调有实招、振兴有成效的“五有目标”。成功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1个(南兴村)、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3个(朗桥村、钟山村、临水村),全镇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