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1月12日电 1月12日,福建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在福州开幕。其间,民建福建省委会围绕福建省石化产业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建议明确,近年来,福建省坚持科学布局、规划引领、项目带动,石化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发展质量持续提升。但当前福建石化产业发展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要素保障尚不到位,石化项目建设用地保障难、人才制约因素明显;二是产业链条不完整,上游原料供给缺口较大,产业链断链问题较为突出;三是产业等级相对较低,产业多集中于基础化工领域,缺少精细化工企业和高附加值产品;四是园区布局零散、企业入园率低,整体统筹规划布局有待加强。
为此,民建福建省委会建议:
一、强化要素保障。一是出台相关规范性文件,服务指导石化园区规范扩区和用海申请,推动要素保障与园区发展相匹配,新增用海、用地等指标优先向石化园区倾斜,促进重点项目早落地、快建设、速见效。二是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完善薪酬待遇、职业发展、安家补助、子女就学等配套政策;提升职能部门业务水平及岗位配置。三是引导省内高等院校及职业院校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增设前沿紧缺学科,适当扩大石化相关专业招生规模;鼓励石化企业通过委培、联合办学等方式,加快技术工人培养。
二、完善产业链条。一是加快我省现有炼油装置提升改造,推动古雷炼化二期、中化二套乙烯等重大项目按照“少油多化”发展思路优化建设方案,在炼化一体化的基础上,有序发展轻烃裂解、烷烃脱氢等多元化烯烃产业,增强原料保障能力。二是推进石化与锂电产业耦合,依托烯烃产业链为锂电池产业链提供乙烯焦油、高性能聚乙烯薄膜等原料,推动在泉港、泉惠、古雷等石化工业园区布局锂电池上游产业链。三是加大我省石化产业紧缺试剂、高纯溶剂等产品企业引进力度,增强中间环节材料保障能力;持续扩大隔膜、电解液、导电剂等材料产量,为新能源汽车、鞋服等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推动产业升级。一是鼓励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完善配套建设,推动突破高端功能材料、专用化学品等方面关键技术装备。二是完善“链长制”工作机制,多部门合力推进石化产业延链强链,重点打造EVA、丙烯腈-ABS、丙烯酸酯等产业链,重点发展环氧乙烷、环氧丙烷、苯乙烯、丁二烯、碳五、碳九等下游产品,形成石化中高端产业体系。三是鼓励绿色低碳转型,支持采用国际领先的新技术工艺,加快推动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持续实施减污降碳提升改造,提高石化园区清洁能源占比,推进石化产业与绿色能源协同发展。
四、优化园区布局。一是规范石化园区设立、标准化建设和认定,建立企业搬迁跨区域补偿机制,鼓励向江阴可门、古雷、泉港泉惠等重点石化园区转移。二是优化园区布局定位,实行差异化发展,解决同质化竞争等问题;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培育壮大石化全产业链条。三是推动漳州与厦门、泉州石化产业区域协同发展,加强古雷、泉港、泉惠园区对厦门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原料保障能力;依托龙头企业,重点推进连江、江阴等区域化工新材料联动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