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1月12日电 12日,福建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在福州开幕。民建福建省委在会议上围绕“提高福建自贸试验区公共服务水平”提出相关建议。
建议指出,福建自贸试验区自2015年挂牌运行以来,福州、厦门、平潭三个片区持续在开放开发、创新、综合改革、两岸交流合作等方面发力,致力打造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和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开放合作新高地。多项创新举措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并列入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但福建自贸区公共服务方面仍存在金融领域创新和服务优化进展相对缓慢、通关便利化和灵活性仍待提升等不足之处。
为此,民建福建省委建议:
一要深化金融创新、改革及服务,持续提升国际贸易便利化水平。一是推动省内金融机构发展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跨境人民币结算中心和境外人民币在境内直接开展投资;以金融合作协议方式,吸引更多台资、港资金融机构入驻自贸区,提供对台人民币清算结算等金融服务。二是设立离岸数字化金融平台,探索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简化国际支付流程;加快推动、积极争取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金融先行先试政策。三是优化金融服务环境,支持在自贸区设立闽港投融资交易平台等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出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满足企业融资和国际贸易资金需求。
二要优化协调机制、推进智慧口岸建设,有效提升通关效率和便利性。一是完善常态化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定期通报解决通关和监管中的问题;探索设立专门协调办公室及引入巡视制度,确保会议内容、政策措施有效落实。二是有效利用我省与海关总署“省署联席会议”机制,根据自贸区各片区的实际需求,积极反馈驻闽海关机构设置协调问题,推动驻闽海关机构优化。三是完善“单一窗口”平台,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打通与海关、铁路、海事等部门的信息系统,加快推进海铁联运工作;支持智慧海关建设,继续推行电子通关和无纸化申报,借鉴宁波海关“先查验后装运”跨境电商出口监管新模式,提高通关效率。
三要简化管理架构、增强管理人员能力,进一步明晰权责和创新成果归属。一是重新梳理自贸区内各部门的职能,明确各部门职能和权责分配,并对以往政策文件重新明确和调整。建立数字化场景式智能审批平台,颗粒化分解各部门审批任务节点,实现全过程“一站办”。二是因需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和课程,定期组织跨部门的业务培训;推行以绩效为导向的激励机制,鼓励部门和人员积极参与通关便利化和创新项目。三是探索创新项目先行先试,并制定具体政策措施,明确创新项目的成果归属和利益分配。
四要灵活调整对台合作策略、优化法律服务,逐步推进闽台监管互认和自贸区对接。一是根据闽台交流政策情况变化,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及时调整优化对台合作交流措施。二是设立闽台双边企业交流平台,促进两岸企业之间的沟通和合作;鼓励和支持两岸民间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持续推动两岸标准化人才建设。三是选择特定领域进行监管互认试点,在食品安全、产品认证等领域率先实现两岸互认;推动闽台自贸区形成常态化对接机制,支持上线运行两岸标准共通信息与服务平台,加快政策、标准和管理等方面协调对接。四是探索建设中小企业涉台法律公共服务平台,持续优化涉台执法、检察、审判、执行监管等机制,不断完善涉台法律服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