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9月20日电 由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组织并从渔港经济区专家库中抽取的评估组王雪光专家一行,日前抵达晋江市进行实地考察。经核实,评估组专家一致认为,晋江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试点达到渔港经济区中期评估要求,同意项目县级自评通过审查。
其间,评估组在晋江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丁永达带领下,实地考察了深沪中心渔港扩建工程、力诚食品生产项目、闽南水产开发有限公司深沪湾水产品精加工及海洋生物科技项目等晋江市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项目。
在随后召开的晋江市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中期评估会上,晋江市副市长王也夫汇报了晋江市渔港经济区项目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晋江市农业农村局汇报了建设进度和成效,评估组专家对项目进行评估并通过审查。

做好海洋经济大文章,创建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
据了解,晋江市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位于晋江市南侧沿海区域,核心区面积154.78平方公里,项目覆盖深沪、金井、东石、龙湖、安海等五个沿海镇,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和丰富的渔业资源。辖区内有远洋渔船30艘、国内渔船2000余艘,渔民1.8万余户,水产总量在全省连续多年名列前茅,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海洋水产加工系列中国名牌产品1项、省级名牌(农)产品3项,地理标志商标“深沪鱼丸”,“晋江紫菜”被列入全省十大渔业品牌。
在做好海洋经济大文章方面,去年晋江上榜2023年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试点名单,获得中央2亿元专项补助,成为泉州市首个获批的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项目。今年,晋江市将加强国家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提速推进金井围头一级渔港工程,在本年度基本完成东石白沙二级渔港、深沪中心渔港扩建工程,抓好深沪商港开发利用,完成20艘远洋渔船更新改造,建成大型深远海养殖装备;实施水产健康养殖“五大行动”,策划实施高值渔业推广项目,实现海洋经济规模和效益双提升。
接下来,晋江市将按照“一轴三核两带”的发展布局,重点发展深沪中心渔港、围头一级渔港、白沙二级渔港,并以三个渔港为引领,策划项目13个、总投资12.33亿元,“以点带面”全面建设晋江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
高位统筹推进,颁布政策支持
“在项目获批前,我市就成立了渔港经济区建设领导小组,推进项目申报及项目后续建设和落实行政管理。在项目建设中期又成立了海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全力攻坚提速项目进度。”晋江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还获得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为支持晋江海洋渔业发展、建设国家沿海经济区,晋江市每年设立专项预算3000万元,在《晋江市进一步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若干措施》政策扶持渔港经济区配套产业化项目建设和发展。
拓展产业规模,聚力创新升级
据悉,晋江市确立了“5+2+3”的产业发展格局,即优先发展海水养殖、淡水养殖、水产苗种、配套服务、交易物流,推动海洋捕捞、水产品加工等2个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对海洋文旅、海洋新兴产业、海洋科技服务等3个产业的培育扶持。
晋江市还着力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育,进一步提升晋江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的核心竞争力。“我们搭建了创新平台,支持福州大学晋江校区建设成果中试熟化实验室,打造集‘海洋生物工程研究、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海洋工程装备研制’于一体的海洋产业技术服务平台,已投入试运行。”晋江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晋江市还鼓励创新投入,依托省级海洋产业示范县专项资金,开展“福建优势藻类资源高值利用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高品质鱼糜的产业化生产线建设”等8个产业化示范项目立项,引导企业加大投入,促进技术设备更新改造、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竞争力。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晋江市海洋水产精深加工产业规模已突破100亿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