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太好了,有了‘跨馆查档’,我可以不用来回奔波了。”在南平市延平区档案馆,市民陈先生开心地说。原来,陈先生在这里通过跨馆查档,查到了保存在南平市档案馆的市针织厂工资表,其中有他1987年至1989年间的工资记录,为其认定工龄、办理退休提供了有力佐证。
南平市档案部门通过深化“异地查档、跨馆服务”机制,降低了群众查找档案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实现了市内各档案部门资源共享、查档互动的档案利用需求,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
查档小窗口 为民办实事
多年来,南平市档案馆创新“四服务一前置”查档服务流程,坚持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始终保持良好窗口形象,查档群众满意度持续保持100%;接入“全国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开展跨馆查档利用,查档服务范围从省内辐射到江西、浙江等地,使群众切实感受到南平市档案馆为民办实事的温度。
不久前,南平市档案馆接到一位姜姓老伯的来电。姜老伯是泉州人,曾在邵武木工机床厂参加工作,已下岗多年,现要办理退休手续。由于其人事档案中招工年龄有涂改,若无佐证材料,将会延迟退休时间。
在来电前,姜老伯已长途跋涉,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查找未果。南平市档案馆工作人员根据其口述信息,在档案数字信息系统上检索到其未涂改的招工表,可以证明其年龄;告知他可以直接到泉州市档案馆通过跨馆服务查档,以免来回奔波。
用好档案资源 讲好南平故事
南平市档案馆举办“信仰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档案文献展,为全市党员干部提供现场教学载体。一批批参观者来到档案馆观摩学习。在听完伟人家风故事后,一位干部对讲解员说:“这些档案资料很好、很贴近生活,让我们深刻了解到革命先辈舍家卫国的爱国情怀。我希望下次能带我的孩子来参观学习,接受熏陶。”

南平市档案馆充分利用红色档案资源,举办闽北党史、“图说南平”闽北优秀传统文化等展览,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和中小学生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承良好家风。
在南平市档案馆开展的“档案故事我来说——小小讲解员”实践活动中,南平市实验小学的小小讲解员们表示:“我们要好好学习,未来能有更多机会参与档案馆的服务活动,带更多的同学来档案馆展厅参观,了解历史。”
胸怀“国之大者” 做实“关键大事”
南平市档案馆深入实施“国家记忆工程”,将习近平总书记来南平考察的档案记录好、留存好、利用好。
南平市档案馆主动参与南平市委“探源”专班。档案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馆藏档案进行梳理,在5天时间内从12家单位2.5万余件档案中找到30多年前的重要档案,圆满完成任务,为南平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档案支持。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武夷山考察时强调“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南平市档案馆深入挖掘馆藏资源,走访茶企、食品企业、高校,翻阅资料,收集信息,梳理闽北茶点(茶食)文化的历史脉络、现状以及产业发展情况,撰写《闽北茶点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考》报告,获南平市委领导批示。
南平市档案馆紧扣《南平市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机制创新集成改革实施方案》,采取“点对点”靠前服务,联合南平市环带办出台《南平市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带档案管理办法》,做好环带档案,编辑整理相关村镇档案资料,讲好环带故事。
南平市档案馆全程服务福建省运会档案工作,确保档案完整保存。经深入了解省运会筹备情况后,南平市档案馆与筹委会档案专(兼)职人员座谈,介绍档案基本知识、应收集的档案门类、载体及数字化要求;解答档案员疑问,并制定收集方案,确保文件材料应收尽收、应归尽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