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福建南平:“六个一批”推进基层社扩面提质增效 打通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

  中新网福建新闻8月2日电 基层社是供销合作事业的根基,是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重要载体和前沿阵地,是解决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的主要力量。

  近几年来,南平市供销社持续开展“基层社服务提升年”活动,按照“夯实阵地、引才兴社、拓展功能”的发展思路,通过“六个一批”推进基层社扩面提质增效。目前,全市已累计改造薄弱基层社95个,占基层社总数的79.8%;恢复重建基层社26个,实现乡镇全覆盖。

  借势借力新建一批。针对无资产、无业务、无人员的“三无”基层社和基层社空白乡镇,市社大胆探索新建举措,积极与市交通运输局对接,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供销社基层服务网点与交通运输站融合发展。各县(市、区)社积极响应,不仅依托交通资源,还举一反三、拓宽思路,与林业、农村信用社等部门开展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基层社恢复重建。目前,全市通过借助部门资源,协作新建了松溪县旧县供销社、浦城县忠信香米哆供销社等9家基层社。该创新模式已入选省社综合改革典型案例。

  项目建设改造一批。针对资产地段好、相对集中、人流量较大的基层社,以省社开展惠农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建设为契机,采取“省社项目资金扶持一点、市社合作发展基金补助一点、县社自有资金筹措一点”的方式,实施省、市、县三级惠农综合服务中心试点建设53个(其中省级18个、市级13个、县级22个),分批、分层次对基层社进行升级改造,悬挂统一标识、统一名称、统一格式招牌,并结合各地所需,提供便民利民的“4+N”服务,不仅提升了基层供销社形象,还打通了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如,南平市建阳区将口供销社惠农综合服务中心占地面积1370平方米,除了具备较为完善的“4+N”服务外,还特别注重解决农村末端物流配送难题,引入顺丰、邮政、韵达、圆通、申通等主流快递运营商,物流配送范围覆盖将口镇全区域,并延伸至崇雒乡,快递业务包裹每天出库量1000余件,无论是日用类小物品还是家电类大物件均可实现配送到村民家门口,切实做到为民、便民、利民。2023年该中心被评为“全省十佳惠农综合服务中心”。

  产业注入提升一批。针对资产面积较大,适合产业发展的基层社,立足当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采取“招商+项目”的方式有效盘活社有资产,将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引入基层社,激发基层社发展新动能。目前,全市通过乡村振兴项目带动基层社发展30个。如,光泽崇仁乡供销社与县国企红杉集团合作,将原办公场所改造成“甜蜜事业”蜂产业综合展示交易平台,有效助力当地蜂产业发展、助农增收。建瓯市东游供销社把握东游镇打造万亩玉米示范基地中心区有利机遇,促成建瓯市新嘉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与开放办社建瓯市瑞福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投资新建田间冷链保鲜库3座、低温速冻库1座,仓储库容达120吨,推动在产地田间形成生产、收购、加工、仓储、保险、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降低储运成本,助力当地玉米产业集聚化、高质量发展。

  村社共建打造一批。针对经济发展较好、资源较丰富或有一定产业发展前景的村,广泛吸纳村“两委”负责人、种养植大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人员或是有家乡情怀的企业家等加入供销社,共同参与家乡建设,带动家乡产业振兴;或是积极寻求与村集体合作,选取基层社、村部办公楼、乡村经营服务网点等进行改造提升,搭建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并让村集体收益反哺服务于村民。目前,全市通过村社共建改造提升基层社7个。如,建瓯东峰供销社引进制茶项目,建瓯市东峰镇霞镇村委员会筹措资金提供给建瓯市东峰供销合作社投入东峰供销社茶厂(建瓯市锦华茶叶有限公司)生产经营茶业使用,按年利率6%计算投资回报,村、社、企业三方共同合作,合力打造供销社矮脚乌龙茶叶。浦城县供销社和管厝乡管厝村签订“村社共建”协议,投资60万元(供销社占股55%,管厝村占股45%)对管庴村委会原办公楼,上下两层进行提升改造,搭建农产品产销对接和电商销售(直播带货)平台,并引进专业能人加入基层社入驻经营。

  联合合作拓展一批。针对资产相对优质,但经营能力较弱的基层社,积极“筑巢引凤”、“以业聚才”,优选经营效益较好、带动能力较强、与供销社联系紧密的农民合作社开展联合合作,通过入股、联营、租赁等方式盘活资产、拓展服务、提升效益,实现基层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融合发展。目前,通过联合合作拓展基层社服务功能26个。如,松溪县郑墩供销社选取集镇中心地段、惠农综合服务中心周边老旧仓库进行改造,吸引松溪县渭桐茶叶合作社、松溪县松贡农业合作社等优质专业合作社入驻经营,共同打造“大供销品牌”,注册了“松贡福粿”、“松贡福茶”等一批本地特色商标,成为当地供销社的一张特色名片,年交易额480余万元。武夷山市洋庄供销社依托惠农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腾笼换鸟”,成功吸纳兴洋农机专业合作社加入供销社,为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农机作业、育秧、统防统治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密切了基层社与农民群众的利益联结,更加聚焦主责主业,实现良性发展。

  政府支持恢复一批。针对当地农业基础较好、发展潜力较大、且无资产的基层社,以开展“基层社服务提升年”活动为契机,指导、推动有条件的县(市、区)供销社积极向县(市、区)党委、政府汇报,争取用资产置换、土地划拨等方式支持基层社恢复阵地,并主动承担起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的职责,推动“空壳社”实体化。目前,全市通过恢复阵地消除“空壳社”3个。如,松溪县供销社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将城投公司所属渭田镇税务所地块划拨给供销社作为阵地恢复使用,并成功导入惠农综合服务中心、农资仓储建设、农产品蔬菜保鲜冷库等项目进行提升改造,改造后将逐步开展农资供应、冷链仓储物流、日用消费品销售、农产品展示展销、快递收寄件、农村电子商务等业务,为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便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