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第六届全国索结构技术交流观摩会在泉州举行

  中新网福建新闻6月26日电 (胡若一 郭奕瀚)第六届全国索结构技术交流观摩会21日至23日在福建泉州德化县成功举办,全国相关协会负责人、行业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等160余人参会。

  中国钢结构协会空间结构分会理事长、北京工业大学教授薛素铎,德化县政协副主席程德强,中国钢结构协会空间结构分会前理事长、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张毅刚,中国钢结构协会空间结构分会索结构主任、天津大学教授陈志华,中建海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王耀,中建海峡厦门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林小强等领导出席开幕式。

  第六届全国索结构技术交流观摩会现场。
第六届全国索结构技术交流观摩会现场。

  薛素铎表示,空间结构分会将秉持“规范行业、构建平台、技术引领、服务为先”的工作理念,以实际行动积极引领行业发展,推动我国空间结构技术不断进步。

  近年来,德化锚定“建设幸福宜居的世界瓷都”的目标,持续深化“大城关”战略,聚焦产城融合发展,在城市建设中注重运用新理念、新技术,进一步推动城市品质提升和城市面貌更新。程德强介绍,霞田文体园项目作为典型代表性工程,既是服务于德化县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也是国内索结构技术的一次重大突破。

  陈志华对霞田文体园项目的结构设计和建设成果表示高度赞赏,认为其“可与世界顶尖体育建筑相提并论,是全世界建筑专业、结构专业设计师学习的典范,值得大家前往实地观摩、学习”。

  林小强指出,中建海峡将以更加积极、开放、包容的姿态推进新技术交流,与行业协会深度合作,共谋发展、互利共赢,并诚邀广大业界同仁一如既往关注、支持和帮助中建海峡高质量发展,共同推进工程建设领域、索结构行业的发展,携手求“索”,共创未来。

  其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名誉院长、总建筑师崔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中国五矿集团首席科学家曾滨等15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为大会做专题学术报告,带来了精彩纷呈的主题分享,会场学术氛围浓厚,交流活跃。

  作为特邀嘉宾,王耀以《从双向悬垂钢屋盖到柔性边界索网结构的挑战与突破》为题,分享中建海峡面对霞田文体园项目2项国内首创的结构创新体系给施工带来的巨大挑战时,主动以企业科技优势为支撑,通过BIM虚拟建造深化、仿真模拟分析、新型预应力加载装置研发、长标距传感器监测等大量创新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刚性预应力加载和“一边刚性+三边柔性”单层正交索网结构施工从无到有的突破,助力项目高品质完成建设。

  张毅刚在闭幕式总结发言时对本次大会给予充分肯定,并根据空间结构系列图书《索结构典型工程集(2013-2023)》,简单介绍了索结构体系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他表示,希望我国索结构体系不断创新,设计建造不断发展,探索不止,不断推进我国空间结构事业从大国向强国迈进。

  据悉,本次观摩会由中国钢结构协会空间结构分会主办,北京工业大学、德化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承办。会议期间,中国钢结构协会空间结构分会领导向承办单位授予纪念牌匾。

  与会人员前往中建海峡承建的霞田文体园(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项目现场观摩。
与会人员前往中建海峡承建的霞田文体园(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项目现场观摩。

  23日上午,与会人员前往由中建海峡承建的霞田文体园(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项目现场观摩,并对项目展示的先进施工技术成果和亮点给予高度评价。

  据悉,霞田文体园(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项目由崔愷主笔设计,遵循“蔓藤城市”设计理念,结合场地现状,充分利用起伏较大的地形地貌和现存的传统民居,规划独具德化风貌特色的文体园区。项目体育馆、游泳馆屋盖采用双向悬垂支撑大跨度空间钢结构体系,施工过程中首次采用“反向张拉”刚性预应力加载技术施工成型;体育场屋盖则采用“一边刚性+三边柔性”单层正交索网结构体系,均为国内首例。

  此前,依托霞田文体园项目完成的“大跨度双向悬垂支撑空间钢结构体系关键技术与应用”科技成果经以中国工程院院士肖绪文为组长的专家组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