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6月16日电(余美玲)“616八闽公益交流会”16日在福州举办,来自政府、企业、社会组织、高校、媒体等领域的近300名嘉宾,线下参会,线上同步直播,累积观看量达7.76万。

本次活动由腾讯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刘洲鸿的“共同思考,协调行动,共享价值——共创公益慈善新生态”主旨发言开启。
刘洲鸿说,我们培育的公益供应链生态圈,就是让有钱的出钱、会募捐的募捐、会做事的做事、会倡导的倡导。在国内的公益生态案例中,除了行业共创模式、联合行动模式、共建合作的模式之外,还有联合资助的“福建模式”。
福建模式通过不同生态位机构的协同合作,基金会的联合行动,不同类型的支持型组织围绕能力建设主题,支持更多的公益人才成长起来,支持更多的公益组织提升专业能力,形成福建省良好的公益生态。
福建具有源远流长的慈善文化传统,福建人秉持着“爱国爱乡、海纳百川、积德行善,造福桑梓”的情怀做公益。
纵观近10年来福建省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可以看出公益慈善力量逐年增强,政府、社会组织、企业、高校、媒体等公益主体都以各自的方式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在不同层面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福建逐渐形成自身特有的公益生态,发展各种正式和非正式互动机制,采取联合资助、小额资助的策略共同解决社会问题,福建公益慈善事业总体向好发展。
但同时也存在“各公益生态主体连结联动不足;慈善资金对公益行业研究及对省内的创新性资助仍有待提升;公益慈善相关政策落实力度有待提升”等问题。
为共建更好的福建公益生态,共力解决社会问题,2024年由多家公益组织共同发起“闽桥计划——福建区域公益生态建设项目”。该项目聚焦福建区域公益生态建设,以社会议题为抓手,以公益交流为载体,共力解决各类社会问题,实现公益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
基于此,福建省同心慈善基金会等众多机构携手联合发起本次交流会。
交流会上福建师范大学教授郑碧强介绍了企业型基金会在区域公益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期待福建省更多企业基金会、公益伙伴以“共的理念、融的心态、合的作为”参与到福建区域公益生态建设中来,为中国式慈善现代化贡献福建智慧和福建方案。
福州市鹏辰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理事长刘安娟认为,公益不是一个人做很多,而是很多人都做一点点!刘安娟就当前福建省公益生态的不足之处提出讨论,对期待的公益生态状况展开陈述并做出美好展望。

在圆桌交流环节,交流嘉宾也就“对公益生态的看法”“公益生态的影响因素”“近年来福建公益生态的变化”“关于公益生态我们的行动”等话题进行讨论与交流。
在公益生态实践探索分享环节,三位公益伙伴分别就自己所在机构的成长发展历程进行展开,向人们坦诚地分享自己在公益领域的探索实践。
此外,交流会还设置了三个分会场,分别从基金会、公益传播、公益人才等维度探讨如何促进区域公益生态建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