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砺行逐梦谋突破 风帆高扬展新篇

  中新网福建新闻6月14日电(潘信国 黄观荣)近年来,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清流一中坚持“构建自主和美乐园,奠基多彩幸福人生”的办学宗旨和“山水韵育 仁智益彰”的核心理念,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根本目标凝心聚力,砥砺前行,不断提升办学品质。

  清流一中谨遵“润德砺能 日新致远”的校训,贯彻落实改革提升、顶层设计和示范引领的“三新”实施理念,聚焦一核六翼一体“三新”实施路径,培养仁智兼备、知行合一的,具有责任担当、家国情怀的新时代中学生,建立基于社会担当的三新协作共同体,即“三新”优质高中教研共同体、市区县域高中提升共同体和五县一中教学教研联盟。

  建设传承红色基因的责任课程体系。清流一中植根闽西红色文化,将闽西大地古色、绿色、红色文化融入课堂,开发了贯穿研学实践行前、行中、行后三个不同阶段六个系列的“融研学”课程群,编写了保障研学实践目标化的校本课程读本,建立了融合不同修习要求和学习方式的实践课程体系。

清流一中教师队伍。 清流一中供图
清流一中教师队伍。 清流一中供图

  架构基于全人成长的责任德育模式。形成“13682”德育体系。一个核心,即以责任为核心,做有责任的中国人;三项基石,即以阳光、自主、创新三项教育为基石;六大特色,即以学生自治、生涯规划、周计划、学生习惯、学子素养和学生社团六大特色为依托;八节载体,即以社团节、读书节、红五月、科技节、体育节、感恩节、艺术节和实践节一年八节为载体;两证成果,即以两个证书为成果。同时,将艾青创作为主的优秀的现代诗歌等文学作品融入到语文教学中,让艾青的精神思想、文学创作成为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养料。为此学校确立了五条路径:让艾青诗歌进课堂;举办论坛活动;举办“同读一本书”读书会;利用《晨苑报》刊发学生优秀习作,并推荐给外界媒体;各种形式的作文大赛活动。

  探索指向深度学习的学科教学模式。一是素养培育,深化教学改革。以“三新”实施为平台,素养培育为导向,一个核心理念(深度学习)为载体,针对不同学科构建灵动而深刻的多模态教学。二是抓严常规,规范教学行为。制定学期计划、周计划,规范开展活动;制定教师教学评价表,以评促教,规范课堂教学行为作业分层,辅导分类。三是夯实教研,优化教学管理。制定《清流一中高考综合改革教师教学评价方案》,创新教学评价,以研促教,实现教学质量增值评价和教学常规多元评价。

  打造立足生本主义的教育管理体系。学校基于能力培养系统,设置生涯规划校本课程。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设置不同模块的生涯规划课程,并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同时,基于选科训练系统,进行职业雷达测试,模拟选课方案。

  建设关注增值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学校通过德育课堂、体育课堂锻炼和爱心公益等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德育内容,多管齐下,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在心理心智方面,学校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设置生涯规划校本课程,加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研究课程的学习研究。此外,学校通过参与志愿服务、爱心公益、学工学农等社会实践,提升学生竞赛获奖、课题研究、作品创作等创新能力。

  培育模范先生为内涵的教师梯队建设体系。 清流一中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系统建构“青蓝工程”教师培养体系,与福建师大附属中学、福州一中、长汀一中、成都七中等名校建立多种合作关系,深化与嘉定二中的合作,探索“通识培训+重点培养”的培训方向,建立跟岗学习影子培训模式。同时,学校将教师素养培育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做好自己;第二层次是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第三层次是提高社会品质,为社会做出努力。以此为培育目标,根据教师职初阶段、骨干阶段和模范阶段,设置不同培育方案,构建教师梯队建设体系,形成教师教育创新机制与模式、形成教师成长案例。

  砥砺奋斗之志,凝聚团结之力,绽放改革之花,相信,明天的清流一中将更加灿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