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6月10日电 (余雪燕 杨心亮)端午时节前,350多名游客来到竹坝,走进“归侨史迹馆”,深入了解华侨的奋斗历程和生活点滴;换上南洋服饰,欣赏南洋风情的舞蹈。
在体验手工包船粽环节,大家一起动手,体验其乐融融的亲子关系。欢乐竹竿舞跳起来,跨过竹竿送祝福;不玩水,不童年,不湿身,不夏天,泼水大战玩起来,欢乐祝福一起上。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侨民们总是喜欢聚在一起包粽子,他们包的就是“条粽”也叫“船粽”。这种粽子采用的是东南亚常见的芭蕉叶包裹,添加了更多东南亚食材,粽子的香气也与传统粽子不同。用剪裁好的芭蕉叶包上糯米、黄姜、肉,糯米饭红葱、胡椒一起炒。可以用蒸的、烤的,特别好吃,特别香。
相传,早年漂洋过海的侨胞们将传统端午习俗一起带向南洋,和当地习俗结合,衍生发展出品种、风味多样的粽子。侨胞们介绍,包粽子是祖辈传下来的端午节习俗,一个个形似小船的粽子寓意着海外漂泊的游子,也承载着先辈们下南洋时历经的风霜。每到端午,在包粽子、吃粽子的同时怀念起故乡的味道。
侨胞刘瑞金对记者说,直到现在,在海外,每到端午。大家就会聚在一起包粽子,您看这个像不像一艘船,那在国外我们就是就端午节的时候,我们会包这个粽子,表达我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厦门同安是闽南侨乡,在竹坝华侨农场,来自印尼、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八个国家的1000多名归侨侨眷在此繁衍生息,形成独具东南亚特色的文化元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