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检护民生|首邑检察守护青春

  中新网福建新闻6月5日电(陈晓丽)福州大学城检察室采取“1+N”工作模式,即“1个专业化团队+N种务实化举措”,以“三度”促“三效”,深化“首邑检察蓝 法润大学城”品牌,推动“六个一流”大学城建设。

  建章立制 护航青春不迷茫

  从留守儿童成长起来的大二学生杨某,通过盗窃发泄失恋情绪,大学城检察室检察官对杨某作相对不起诉处理的同时,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对杨某开展心理测评并对其轻微情感障碍进行干预治疗。如今,杨某考取心理咨询师证书并成为“心灵驿站”的志愿者。

  坚持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将服务保障大学生好的经验做法制度化、长效化,以制度促规范、以制度保长远。

  1.建立在校大学生涉罪案件提前通报制度。为避免发生涉罪在校大学生未经审判就被学校开除的现象,福州大学城检察室联合福州市公安局(上街)高新区分局建立在校大学生涉罪案件提前通报制度,就在校大学生涉嫌犯罪后高校第一时间通报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妥善处理在校大学生学籍等事宜达成一致意见。

  2021年至今,已成功帮助25名涉罪大学生保住大学文凭,让其能够在专业领域发光发热、回报社会。

  2.建立涉案不起诉大学生一人一档帮扶机制。制定出台《闽侯县人民检察院关于开展涉案不起诉大学生帮教工作机制》,为被帮教大学生量身制定帮教方案和措施,设立跟踪考察期限,以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运用校方、家庭等多方力量,开展教育引导和帮扶,帮助其转变思想、改过自新、重回正轨。

  2021年至今,已建档25名涉案不起诉在校大学生,动态管理。在考察期限届满后,通过电话或走访等方式跟踪回访40余次,了解到这些大学生事后都能够深刻悔悟并加倍努力学习生活,多名大学生成功考取事业编制或进入世界五百强企业工作。

  3.健全高校保卫处联席会议机制。定期梳理分析福州大学城地区司法办案中阶段性的典型类案、发案趋势,通报学校治理漏洞和周边行业治理乱象,分析问题原因,提出对策建议,督促解决、凝聚共识。

  2021年至今,共召开高校保卫处联席会议10余次,提出检察建议或意见20条,推动解决校园安全管理不到位、道路交通隐患未及时排查、学生道路安全意识不强等10余项问题。

  高质效办案 护航青春不孤单

  2016年,某职业技术院校的林某遭受校园暴力致颅脑重伤丧失自理能力,闽侯县检察院在受理该故意伤害案同时,了解到被害人林某出生农村,家庭经济拮据,且犯罪嫌疑人家庭也还长困难无力赔偿,检察官第一时间开展救助接力,申请发放司法救助款5万元,还通过省政法委、市关工委发放救助26万元,通过轻松筹筹到28余万元,解了林某第二次手术之急。至今,我们仍然每年为林某送去5万元司法救助和捐赠款项。

  贯彻落实最高检应勇检察长提出“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要求,突出“护”“心”“治”三重点,深挖案件背后的故事,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涉大学生案件。

  1.重点在“护”。始终坚持惩处与挽救并行,积极运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和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避免年轻学生轻易被贴上犯罪标签,努力实现办案质量、效率与公平正义有机统一。

  2021年以来,共办理在校大学生犯罪案件28件37人,大多是轻罪案件,其中相对不诉25人。在惩罚大学生犯罪的同时,密切关注被羁押在校大学生的动态。

  2.重点在“心”。由于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尚未稳定,许多心理问题未及时疏导而导致犯罪现象频发。对此,福州大学城检察室专门聘请专业的心理辅导师,为涉案大学生开展常态化心理测评,重点分析人格特点、犯罪原因、犯罪心态、再犯罪的可能及社会危险性。对因心理障碍而导致犯罪的大学生,制定行之有效的心理矫治方案,从源头上减少心理疾病导致犯罪现象。

  2021年至今,共办理因心理问题导致犯罪的在校大学生3人。依托福建省高等院校心理援助联盟,为400余名辅导员上心理辅导课,通过高校网格化管理,以辅导员为支点,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监测,构筑大学生心理健康第一防护线。

  3.重点在“治”。树牢“小案不小看,小案不小办”理念,运用检察建议,助推诉源治理,努力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

  2021年至今,共制发综合类检察建议10余份,更实促进治罪与治理并重。

  精准普法 护航青春不懈怠

  正读大四的邱同学,在浏览“大学卫士”APP“法律法规及解读”和典型案例,对照自己不久前借5张银卡给校外人员使用的行为,并怀着忐忑地心以第三者的身份在“大学卫士”APP的“咨询热线-免费快捷咨询”栏中按下“12309”电话,当听到检察官“绝不放弃任何一个知错能改的同学”触动到邱同学灵魂深处,邱同学同意私下与检察官见面,当面承认错误,坦白作案经过。检察官在听取辅导员、专家咨询委员会评估意见后,综合全案证据,对邱同学作相对不起诉处理。邱同学事件自案发仅两个月,在6月份毕业之前就顺利结案,邱同学也得意顺利毕业并走上工作岗位。

  坚持“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结合地域特点和大学生特质,福州大学城检察室运用数字化平台,探索多元化普法模式,助力校园营造“学法、守法、懂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1.开发大学卫士APP。主动顺应数字经济发展大势,与技术公司联合开发了面向高校全体师生应用的智能、常态、长效的普法服务平台即“大学卫士”APP,包含常态化推送图文音视频普法资讯;检察官在线解答法律问题;反映合法权益受侵害问题等学法用法、咨询热线、守护公益、紧急求助四大功能,不仅能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还能及时提供司法保护,防范侵害大学生犯罪案件发生。

  目前,通过“大学卫士”APP已接到法律咨询上百起,发现案件线索23起,招募在校大学生担任校园普法大使125人,已注册用户105人,共发布17期普法视频和文章,学习次数累计达196余万人次。

  2.招募校园普法大使。招募125名各高校在校学生担任校园普法大使,协助检察官开展为期1年的校园普法工作。普法大使在每学期“开学第一课”、每月“主题班会”、学校新生报到、毕业生就业指导等关键节点,深入校园开展法制集中宣传活动。

  校园普法大使成立以来,发放宣传手册5000多份,参演普法短剧5部,开展日常教育活动50余场次3000余人。

  3.常态化开展两节课普法课堂。依托线上线下平台,抓住开学季、毕业季特殊节点,结合典型案例,对新入学大学生以及即将走上社会的毕业生,有针对性地开展“两节课”普法课堂,帮助大学新生掌握入学必备的反诈防骗防盗等法律常识,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帮助大学毕业生辨别识清就业陷阱,走好踏入社会的第一步。

  2021年至今,共举办线上线下法治进校园活动38场,制发法律手册10000余份,受众达17万余人,法制教育覆盖面高达85%。(完)